郭星香 李衛靈
【摘 要】現代軍事行動對物資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倉庫作為后勤物資的中轉配送機構亟待提高倉儲效率。筆者結合實際航材保障工作,針對當前航材倉庫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航材倉庫;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E27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14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65
航材倉庫信息化管理是現代航材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材保障能力的核心要素,是現代化戰爭支援保障的基礎,在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通過各航材倉庫調研,總體感覺航材倉庫信息化管理正規,但還存在與實戰化要求不適應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加強。
1 存在問題
1.1 系統規劃缺乏頂層設計
在航材倉庫信息化建設方面,有些單位起步早,有些單位起步晚,大部分單位的資金是自籌的,導致信息化設施在結構和功能上都不盡相同,還有些差別還比較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沒有統一規劃。各單位信息化系統建設不是按照大系統下的小系統來規劃的,導致信息化建設不成體系。二是沒有既定規范。在信息化建設籌劃期,要建成什么標準,采用何種設備,達到什么性能,可靠性達到什么要求等,均沒有統一標準。三是沒有統一施工。在航材倉庫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大部分航材倉庫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選擇施工方,部分施工方為了降低成本,招聘了一些沒有施工經驗和專業技能的技工,導致施工質量無法保證。
1.2 硬件設備設施存在不足
航材倉庫信息化設施在驗收初期,基本達到預期效果。但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各類故障逐漸顯現,直接影響日常工作。造成這種運行狀況的原因:一是施工單位資質差。由于倉庫信息化建設時間短,還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導致五花八門的公司參與信息化建設的施工,給施工質量埋下了隱患。二是硬件設備質量差。由于物價上漲,對信息化需求認識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信息化建設經費出現缺口,因此,在采購硬件時,盡量采用最便宜的設備,硬件設施先天不足。三是系統可靠性差。信息化系統是由一系列硬件和軟件組成的技術含量較高的復雜系統,由于對系統各組成單元的可靠性重視不夠,導致系統越復雜可靠性就越低。
1.3 信息系統兼容性差
由于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航材倉庫各自為政,導致各單位相互之間兼容性差,有的甚至完全不兼容,上級機關無法對各倉庫現有的信息化設施進行綜合集成。一是系統結構不同。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設計圖紙,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統,難以進行綜合集成。二是設備品牌不同。各施工方對成本控制要求不同,設備及材料供貨渠道不同,品種五花八門,難以進行綜合集成。三是使用方法不同。由于施工單位不同,人機交互界面也不一樣,難以進行綜合集成。
1.4 缺乏專門技術人才
人才問題較為普遍。一是無人管。目前倉庫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一些單位的信息化設備的管理是臨時指派某保管員代管,而這些人多數對信息技術不精通,還因自身另有工作等原因,信息化系統無法做到專人專管。二是不會管。有些單位人員相對固定,但信息化管理人員往往是由保管員、其他文員兼職,只能對一些小的故障進行簡單的維護,遇有突發大問題,則難以解決。三是不愿管。由于信息化設備技術含量高,故障多,管理難度大,一些保管員不愿意干專職信息化管理工作。四是不常管。有的想起來就管一下、上級要檢查就管一下、領導交代就管一下。還有的單位綜合信息網站上的內容陳舊,視頻監控系統“瞎眼”的不少,巡更系統也是好一陣差一陣,存在管理維護不經常、不到位等問題。
2 對策
2.1 總部設計,統一標準
航材倉庫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總體性工程,需要進行系統的分析,整體的設計。建議集團總部牽頭,針對航材倉庫的具體情況,對急需解決的各類問題進行調研,搞好需求分析,做好預設,統一航材信息化倉庫建設標準。
航材信息標準的統一應遵循如下步驟:一是確定建設原則。首先,應盡量采用現有國標、軍標和行業標準;其次,對新標準的制訂必須充分考慮航材工作的技術特點和保障要求。二是做好頂層設計。要明確航材保障信息系統建立和使用的哪些環節需要采用標準,是哪些標準,如何分類,有無現有的國標、軍標和行標,均可以采用,需要進行哪些修訂和補充等。三是確立和分解標準。通常而言,標準體系按照一定的規律構成,同時與信息系統的構架高度相關。在整體的標準體系按照某一規則確立之后,需要將該體系按照信息系統的架構進行分解,進而確立各層次子系統的具體標準。四是建立經常性溝通渠道和機制,加強航材系統內部及航材系統與相關部門關于航材標準的溝通和交流。五是評價和完善標準。在標準構建過程中和投人使用后,應組織專家和使用方按照一定的原則對其進行評價或驗收,并通過使用情況的反饋保持標準體系的動態更新。六是宣傳和貫徹標準。分類別、分層次地向航材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及使用人員宣傳和培訓有關標準。
2.2 夯實基礎,完善硬件
實現航材倉庫信息化,網絡建設是基礎,順暢的網絡必須有可靠的硬件設施支撐。只有可靠的硬件,才能使航材保障信息“流”起來、“活”起來、“聯”起來。要以企業信息網絡基礎為依托,統一硬件配置、規范信息標準,采用綜合集成的方法與整個裝備保障網和裝備指揮自動化平臺一體聯動,形成合力,發揮航材信息化保障的軍事經濟效益。一是對施工單位資質進行限定,按要求施工單位必須有相應的施工資質;二是對于硬件設備統一采購,集中下發,確保硬件設施的質量以及兼容性。
2.3 開發軟件,完善功能
軟件是信息化建設的大腦,沒有先進的軟件支持,所有的信息化設備設施都難以發揮作用。倉庫信息化軟件建設,要突出延展性,可擴展性和兼容性。要充分進行需求分析,深入了解航材保障實際需求,編制實用、好用的管理軟件并不斷更新完善。一是管理軟件同一版本,確保總部實時掌握消耗及庫存數據。二是定期進行軟件系統更新,確保系統不斷完善。
為了解決新設備新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維護問題。一是設置信息化維護專項經費,專款專用,這樣就有正常而穩定的經費保障。二是提高專項經費使用效益。總部對部分經費實施統一管理,動態使用。一些維護保養中常耗易損的設施設備由總部統一采購,由使用倉庫根據需要申請使用數量,部分經費下發到倉庫,由倉庫對一些小的故障進行維護時支配。
2.4 技術更新,優化過程
一是全面推行RFID技術條碼技術,實現重要物資全過程可追溯的管理目標。全過程管理型物流是以網絡為中心,強調物流、作戰與情報一體化,憑借信息網絡強大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預測物流需要,并依靠一系列靈活適應、自動協調的物理及功能流程,形成靈活的全維保障網絡。如使用“序列號跟蹤”,有助于加速維修進程,可將送修器材安裝一種計算機芯片,用于存儲關鍵的維修數據和保修信息,維修人員可掃描“接觸記憶紐扣”,讀取相關信息,確定器材已進行過哪些維修活動,然后確定下步維修工作。全資可視化管理目標包括在儲物資、周轉物資、在運物資,形成一個“無縫隙”的物流系統,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模塊化”保障就是要按照“積木組裝”的方式,根據被保障部隊的編成和部署,靈活編組物流保障機構,快速提高保障能力。
2.5 崗位定編,人員定位
一是增設負責信息化管理的專業技術崗位編制,以利于信息化人才隊伍穩定,確保信息化人才崗位工作積極性。信息化崗位人員相對固定,形成正常接替進出,長期成長,使用并保持隊伍正常梯隊。二是定期進行信息技術人員業務培訓,系統軟件更新換代,技術推陳出新,加強業務學習,才能不斷提高信息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確保信息化設備的日常使用維護保養。
航材保障已經成為一個知識化、技能化程度很高的領域,要求有一支高素質的航材保障隊伍與之相適應。當前,一要加強人才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航材保障人才培訓;二要用好和保留人才,采取措施,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努力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