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怡

摘 要:縱觀近年來安徽省金融產業結構的發展現狀,可以發現省內金融產業結構仍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對省內經濟發展狀況和臨省經濟發展狀況的對比,結合相金融結構和經濟發展的相關理論,通過對近年來省內三大金融產業的大量關鍵數據進行分析,分析了安徽省經濟發展中金融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金融結構;經濟發展;解決方案
1引言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2018年以來,安徽省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走訪調查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響應主席提出的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現代經濟體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跟隨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腳步,致力推動省內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過渡。
2安徽省金融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金融產業發展現狀
銀行業
銀行業自改革體制以后,規模體系逐級擴大。截止2018年底,安徽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個數合計為8434個,其中以大型商業銀行、小型農村機構、郵政儲蓄占主要部分;員工總數為121726人,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郵政儲蓄和城市商業銀行占大多數;總為54253億元,其中以大型商業銀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城市商業銀行、國開行及政策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主;法人機構合計數為163個,其中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和新型農村機構合計150個。從存款總量上來看,2017年中部其他五省江西、山西、河南、湖南、湖北五省份的存款總量依次為:32480.69億元、48209.97億元、59068.62億元、46437.72億元、51708.34億元,安徽省的存款總額為46146.85億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五。2017年全國的存款總額為2186433.50億元,安徽省存款總額僅為全國存貸款總額的2.43%。從貸款總量上來看,2017年中部其他五省江西、山西、河南、湖南、湖北五省份的貸款總量依次為:25900.44億元、238463.97億元、41743.31億元、37532.69億元、38154.95億元,安徽省的貸款總額為35162.20億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五。2017年全國的貸款總額為2190433.50億元,安徽省貸款總額僅為全國貸款總額的2.51%。
由此可見安徽省銀行業近年來發展速度喜人,但總量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且各個地市的發展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不平衡現象,安徽省的銀行業發展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未來省內的銀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保險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險知識的普及,人們漸漸意識到保險業的重要性。在1990年之后,保險業開始復蘇起來,安徽省保險機構也越來越多,保險規模也越來越大,種類逐漸增多,覆蓋區域日漸增加,與此同時,從事保險業的相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也慢慢與日俱增。截至2016年底,總部設立在安徽省的保險公司僅有1家,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僅為63個,其中,有27家財產險公司和36家人身險公司。安徽省2016年保險業務收入為876億元,其中財產保險收入313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563億元,相比于2015年增長25.4%,各類賠付357億元,相比于2015年增長29.1%,占保費收入40%,特別是2016年安徽省保險業保費增速達到近八年最高水平。2015年以來,安徽保險業始終保持較快發展水平,后發優勢逐步顯現,隨著省內私家車數快速增長,車險拉動作用明顯,財產險業務增速13.2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3個百分點;受益于保險投資收益上升、營銷人力增長、政策紅利落地等,普通壽險、健康險、意外險均實現了快速增長,人身險方面,受益于費率改革、保障需求增加和市場利率下行等因素,普通壽險同比增長66.3%,健康險同比增長29.64%,占人身險業務比重達56.65%;新渠道業務發展迅速,電銷同比增長近37.48%,增速高于全國水平6.14個百分點,網銷增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0.47倍。
目前,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保險業的發展位居前列,保險機構和從業人數都在快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安徽省更要加強對行業的監管,全面提升行業的服務水平,保證安徽省保險行業的健康合理發展。
證券業
近年來,安徽省證券業穩步發展,但是與國內發達省份的證券市場相比,還是存在很對不足之處。截止到2016年底,在安徽省設立總部的證券公司共2家、基金公司0家、期貨公司3家,在安徽省設立分公司的證券公司共24家,設立營業部的總數284家,其中4家分公司和53家營業部為2016年底設立,目前,安徽證券業從業人數為3552人,比2015年增長2.5%。到2016年底,全省共有上市公司共93家,本年度新增5家。當年國內股票籌資372億元,比2015年增加100.2億元。當年國內債務籌資5419億元,比2015年增加2765億元。
目前安徽省證券業的發展現狀是:上市公司數量少,整體規模也較小、融資能力偏低,就目前而言,安徽省的證券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且直接融資目前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有些不法商人容易尋找漏洞,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縱觀國內發達省市的金融產業發展歷程,利用直接融資手段非法獲利的行為不在少數,安徽省在大力發展金融產業的同時,也應該不斷完善直接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直接融資的合理健康發展,助力省內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
信托與租賃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安徽省經濟自2000年快速發展以來,存貸款月都增長了10多倍。截止至2018年底,安徽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和貸款余額分別為41324.3億元、30774.5億元,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8.7%,貸款余額增長17.7%。直至2000年,安徽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2485.5億元,貸款余額為2485.5億元,2384.9億元。同年,我國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的總量為180333.33億元,安徽省僅占全國的2.7%,雖然安徽省金融機構存款也額增長很快,但是總體上還是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2.2存在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總量差異較大。金融資源配置由經濟環境決定。經濟環境即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政策與狀況。由于經融機構避險性和趨利性的特征,決定了金融資源習慣性投放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區域,容易忽略對經濟較為落后地區的金融支持。不合理的部分行政區產業結構也制約了信貸支持廣度。
2、分布不平衡的存貸款。金融機構的存貸款總量是銀行資金在不同區域間的分配主要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存款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產出的價值。而貸款則可以被視為該地區投入的價值反映。在2010年至2018年的期間,安徽省一直存在正存貸款差,這證明了有銀行不斷流入,但是銀行的大部分資本主要集中于較為發達的城市及市區。
3、從金融結構的數量和資產方面,安徽省擁有較少的機構數量和尚不完善的金融結構,社會融資渠道也較為單一,股權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等新型金融服務機構較少,針對高科技企業和中小企業需求的金融創新產品仍有很大缺口。這些企業在轉型升級或增資擴產的過程中,“融資難”現象較為突出,這制約了區域經濟的快速和持續的協調發展。
4、尚不健全的企業融資市場配套機制制約了銀行信貸對經濟的支持。金融機構與政府資金扶持的銜接不夠,導致無法緊密聯系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無法形成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合力。并且政府的貸款擔保只能暫時性的解決企業的融資困難,并非是一個長久之計。
3安徽省金融產業結構優化路徑
3.1 大力推行金融創新,提升整體金融實力
1、推行創新,提高效率
要提高金融效率,就要從根本上推行金融創新,優化金融結構,推動金融深化發展。進行金融創新要多管齊下,不僅要從金融工具方面下手,同時也要對金融組織架構,金融行業的政策法規方面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加快金融一體化金融,增大對外來資本的吸引力,促使資本轉化為投資。安徽省應進一步加大金融市場的開放,合理的引導競爭,創造一個包容開放的經濟體系,這樣能夠吸引省外甚至是海外金融金鉤的目光,轉而加大對安徽金融市場的興趣,選在在安徽省內設立其分支機構。
2、促進區域性金融市場發展并協調其發展
安徽省應該走在創新的前列,通過制度改革,消除資本束縛,為資本的流動和作用機制提供相對自由的環境,從而實現區域內金融業務的健康持續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資本支持。積極迎合央行對地方金融政策的適當傾斜,積極爭取相關政策,適當的放開對地方金融業務范圍的限制,對一些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票據貼現和銀行承兌業務,來解決企業臨時資金需要。
3.2 加強財政政策和扶持措施
理順政銀、銀企關系。現如今,大家對政銀關系、銀企關系認識仍不足。并存在一些通過行政手段干涉金融活動的現象。政府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來幫助地方金融的發展,即有機的結合政府的目標和地方金融的利益目標,防止出現政府援助企業逃避銀行債務,過多的干預地方金融的現象再度發生。地方金融機構更應按照市場和金融運行的規律來開展各項業務,逐步靠攏優勢項目,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3.3 大力優化金融機構結構
各地區應積極調整融資結構,持續推動證券市場融資發展。擴大證券融資規模,發揮金融市場的功能,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資本市場。應提高對發展直接融資問題的認識,改變認為直接融資僅是單純的股票融資的觀念,重視企業債券、信托融資、其他創新工具等直接融資的方式,并大力發展,從而優化直接融資結構。
[參考文獻]
[1]劉仁伍.浙江金融支持經濟發展轉型的實證分析[J].浙江金融.2011
[2]丁志勇.欠發達地區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實證研究[J].西南名字大學學報.2012
[3]黃育華.提升廣州金融發展水平的若干思考[J].南方金融.2018
[4]劉梅生.我國銀行信貸與產業結構變動關系的實證研究[J].融.2009
[5]阮敏.準確把握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內涵[J].中國金融.南方金2010
(作者單位:安徽理工大學,安徽 淮南 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