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沛
【摘 要】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受運動障礙因素和運動益處的影響,目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主要目標是個人獲得感、身體形象、睡眠質量等方面。通過課外體育鍛煉,大敘述的體育行為參與度有了較好的提升,只不過,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是行為、認知、環境三者間彼此交互因果的結果。行為改變認知,認知影響行為,環境促進行為與認知。行為和認知對環境的影響力亦不容小覷。
【關鍵詞】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 G807.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200-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92
0 前言
體育鍛煉行為研究以健康相關理論模式(Berger,Pargman, & Weinberg,2002)為背景,卻忽略了體育鍛煉的本質是一項正面積極的、吸引人的活動。Willis & Campbell(1992)認為解釋鍛煉健身運動行為時應考慮事件特殊性。Bandura(1986)從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出發,認為人的行為并不是個人與環境雙向交互影響,而是行為、認知、環境三者間彼此交互因果的關系。
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受到運動障礙因素的困擾,往往又得益于運動益處。有研究指出,運動障礙因素包括運動裝備的突兀、運動時間占據個人時間的合理支配、運動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運動場地的距離及同伴間沒有相互鼓勵等。運動益處主要體現在運動提升人的精氣神和靈活性、運動有助于緩解疲勞、增進睡眠質量、提高心血管系統功能等。文章以運動障礙因素和運動益處為指標進行問卷調查實證研究,了解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的情況,通過研究為學校體育課外鍛煉提供實驗基礎。
1 研究對象
選取鹽城高職園區某衛生院校大一至大二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大一100名,大二100名,分別取自不同的專業。
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以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障礙因素調查和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運動益處調查為問卷調查法,調查大學生運動障礙因素和運動益處。
文獻資料法:以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實證研究為關鍵詞,知網資源庫搜索相關文獻文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專家訪談法:通過省內專家訪談,了解領域內專家學者對當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理論研究視角和相關建設性看法,吸取專家的經驗,為本研究提供專業的研究基礎。
3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障礙因素調查
表1顯示,大一和大二學生的選擇項相差不大,選項最多的是“運動占用了我太多應該在家的時間”,說明大學生課外時間大多數選哎在家,俗稱為“宅男”族。其次是選項“在鍛煉上耗費了大量時間”35票,說明大一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比較緊張,可能對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夠熟練,大一學生在課外花費更多的時間磨煉。而大二學生“運動參與讓我感到害羞或尷尬”選項位列第二位,說明大二學生自我羞恥感和害羞程度較高。“運動讓我感到疲乏”、“運動場地很少”、“場地距離我很遠”等是大一學生選項后三位。實際上,該三個選項并不是大敘述課外體育鍛煉的障礙因素。
4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運動益處調查
表2顯示,大一學生選項“改善了我的體型”為最多選項,說明較多的大學生注重自身的身體形象,試聽與通過身體鍛煉來保持和優化自身的身體形象。大二敘述的選項中,“運動使我獲得了個人成就感”選項為最多選項,說明大二學生的運動鍛煉主要以個人成就感的獲得為目標,其次為“運動增進了睡眠質量”,說明大二學生的睡眠質量較弱,通過體育鍛煉改善了睡眠質量,運動益處獲得有了較多體現。
5 小結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受運動障礙因素影響,在通過課外體育鍛煉后,運動益處顯示為個人成就感的獲得和提高睡眠質量。享受運動成為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普遍目標,追求運動益處,是每個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Bandura, A, & Jourden,F.J.(1991).Self-regulatory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comparison on ?complex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99-108.
[2]Depick, W., & Williams, L.(2004).Weight training and body satisfaction of body-image disturbed college student wome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16(3):287-299.
[3]韓義昆.湘西地區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階段與體質狀況相關研究[D].吉首大學,2018.
[4]許昌.青少年鍛煉行為角色認同模型的構建與檢驗[D].福建師范大學,2016.
[5]李哲.基于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下的鍛煉動機與鍛煉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4.
[6]張戈.大學生體育鍛煉促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