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精神的大學生是“中國制造”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的內在要求,是高職院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也是畢業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如何將職業精神教育與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有機融合,使高職藝術設計類人才與行業對人才需求高度契合,本文針對這個問題通過對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高職學生的調研,在此基礎上提出培養對策,以達到培育職業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職業精神培養;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7.3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21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101
一般來講,所謂職業精神就是每一個人與其所從事的工作中密切相連的諸如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對待職業的態度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的表現。職業精神主要由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紀律和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作風等八個方面的要素構成。反映著為什么從事某一職業和怎樣從事職業等根本性的價值判斷,是高職學生的“軟能力”。本文擬在研究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現狀的基礎上,探究其原因及提出如何提高職業精神的培養。
1 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現狀的幾個特點
我們通過采用網絡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的方式,以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143名高職在校生、123名畢業生和10家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調查研究。通過對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反映出以下幾個特點:
1)對所學專業有認同感。職業理想的樹立源自于對所學專業的熱愛。92.91%的高職學生在“你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嗎?將來是否打算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的問題上,都選擇了喜歡。總體來看,學生對專業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對專業的認同感。
2)對職業精神的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但對應具有的職業精神了解不足。
為了解學生對職業精神的認知情況,我們設計了“你對本專業應具備的職業精神是否了解、職業精神的重要性、職業精神的概念和內涵、是否需要在校期間開展職業精神教育”4個問題。
從數據結果當中可以看出,97%以上的學生都認為職業精神對個人職業發展重要,并且在校期間應該對學生進行職業精神的培養,對職業精神的培養有很高的期待。同樣,在對123名畢業生的調查中,77.24%的學生認為職業精神對個人未來職業發展“非常重要”,21.95%的畢業生選擇“重要”。而目前學生對職業精神和本專業應該具備的知識及素養很了解的大概在10%左右。這組數據說明,在校生對與藝術設計行業的職業精神的了解不夠充足,學生的期待與學校職業精神培養之間還有較大的差距。
3)獲取職業精神相關知識的渠道比較單一。
在對獲取職業精神的方式調查中,學生選擇居于前五的分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教師的滲透”、“假期的社會實踐”、“就業指導教師的介紹”和“網絡和相關媒體的報道”。“到企業實習實訓”排在第六位。總體來看,各類課程的課堂教學依然是學生了解和學習職業精神的主渠道,也反映出我院在當下推進“三全育人”、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中廣大教師的積極探索。但學生在實習實訓中培養職業精神的效果卻不明顯,這值得反思和研究。一方面說明學生在實習實訓時,內容安排上比較忽視對實習生職業精神培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調查對象中45.45%的學生是一年級,按照目前人才培養方案有關見習實習的安排,他們還沒有參加過下企業實習的活動,缺少相關經歷的體驗。
4)在校生更加注重專業技能,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更加看重專業綜合素養。
對個人職業精神的優勢特點的選擇上,居于前四位的是:60.84%的學生認為自己有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53.15%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吃苦耐勞有責任心、49.65%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專業非常的熱愛、44.76%的學生認為自己講誠信。而對自身最為欠缺的能力和素養上,選擇集中在“手繪能力”和“熟練使用設計軟件”。(其中49.65%的學生選擇的是手繪能力、44.06%的學生選擇“熟練使用設計軟件”)。總體來看,藝術設計類高職生能將良好的學習態度、責任心和對專業的熱愛客觀評價為自身的優勢,但對專業技能的掌握上還信心不足,成為影響其職業精神總體評價的重要因素。在對123名畢業生的調查中,畢業生認為最應該具有的職業精神是腳踏實地、勤奮的工作態度、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工作責任心和工作熱情。而熟練地使用專業工具軟件只有38.14%的學生選擇。同時,在對企業的調查反饋總看,企業選人用人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有更加包容的態度,認為可以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通過培養能盡快掌握。
2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和用人單位普遍都認為職業精神的非常重要,學校也逐漸提高了“三全育人”模式的積極構建、大力推進“課程思政”。但從實際的操作層面來看,師生普遍都還存在著重技能、輕素質的傾向,沒有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將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有機融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對職業精神的內在要求認識上還不明確清晰。從數據上看,雖然97%以上的藝術設計類高職學生都認為職業精神對個人未來職業發展非常重要或者重要,但通過他們是否將來打算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是否對自己進行過職業發展規劃、是否能有序安排在校學習生活以及自我評價自己的最大優勢和最欠缺的素養等問題的數據反饋上看出,高職在校生對專業技能非常看重,但主動塑造個人職業精神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并不明顯。
2)在專業實踐環節上對高職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還十分薄弱。從調查數據中顯示,高職學生對職業精神的了解和學習主要還是在思政課、專業課、就業指導課等課程的課堂教學上,“到企業實習實訓”選擇較少,只占調查人數的31.47%。
3)職業精神培養的目標還不夠明確。在課程教學實施上,教師只是將職業精神作為思政教育其中的一個元素進行挖掘和融入,但在培養目標上,還未將職業精神的內涵與職業崗位標準進行目標對接,在目標融入上沒有銜接。
3 對策與建議
1)制定精準的人才培養方案,將職業精神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有效銜接。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主陣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統領課程體系建設,因而應做好高職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結合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積極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的要求,研究制定精準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所需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能,將融合培養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課程的常規教學工作中去,從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上將目標進行貫通。
2)充分發揮各類課程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將課程內容與職業精神有效融合。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實現由傳統的按章節組織教學向按專題組織教學轉變,對職業精神進行專題講授。讓學生認識到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創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愛崗敬業、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是新時期大學生必備的素質,著力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就業指導課上要結合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代表的先進事跡講解職業理想,讓學生明白,只有立足崗位,愛崗敬業、扎實肯干,才能創造美好人生。專業課教學中,積極開展設計師職業崗位的職業精神分析,歸納對應專業群的職業精神標準,將職業精神培養貫穿于學生專業學習全過程。
3)提高對學生見習實習過程的精細化管理。職業精神培養與職業實踐密切相關,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有效途徑之一。高職藝術設計類學生有識崗見習、跟崗見習及定崗實習等,是高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學校應利用好校企合作平臺,發揮校企協同育人的優勢,校企共同制定實習實踐方案,將職業技能訓練、企業文化教育、崗位職責要求、職業精神培育等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接起來,在對學生開展職業技能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學做職業人,使職業精神在學生具體工作崗位實踐中逐步形成并不斷強化。
4)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室的仿真職業環境,強化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在實訓室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創設環境,將學生的角色轉換為“員工”,將實訓室模擬為職場,將實訓過程模擬為生產過程,激活學生的職業角色感,激發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將設計師的職業禮儀、產品品質把控、操作規范、交流與溝通、團隊協作等職業精神內涵的培養與技能訓練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教學期間就養成自覺遵守職業規范與職業紀律,積極踐行職業價值與職業目標的良好習慣,在技能中體現精神,在精神在深化技能,促進學生職業精神內涵提升。
5)著力營造培養職業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在高職院校的學生職業精神培養中,校園文化作為對學生具有深遠影響的內容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園文化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緊貼藝術設計人才素質能力要求,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形成以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為核心、提升綜合素質為目標、與專業教學相輔相成、同頻共振、具有藝術設計專業特點的校園文化體系。
4 小結
職業精神的培養,無論是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還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還是事關專業的生存發展根本,都需要我們將職業精神的培養作為教學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不斷完善和修改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體系、課程內容、實踐環節和營造職業精神文化氛圍等,將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標準緊密對接起來,才能讓高職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王金娟.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培養路徑探索.
[2]黃超.高職大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的路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