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樂 彭志行 陳靜
【摘 要】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如何服務及參與MOOCs學習模式逐漸成為成為學者關注的熱點。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某高校學生對MOOCs學習模式的了解及接受程度,參與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對圖書館的具體需求及期望,提出MOOCs學習模式與實踐對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影響及圖書館的責任,加強對MOOCs學生學習資源獲取和信息素養培訓服務,同時積極參與高校圖書館自身MOOCs課程建設,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MOOCs學習模式;高校圖書館;圖書館服務;圖書館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 G25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233-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11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ow university libraries serve and participate in MOOCs learning platfor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for scholar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MOOCs learning platform by a university student,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and the specific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library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It puts forward the influence of MOOCs learning platform and Practice on the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libraries,strengthen the learning resources acquisi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services for MOOCs students,whil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s own MOOC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library's own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MOOCs learning model;University library;Library services;Library course construction
0 引言
慕課是Massiv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s)的中文簡稱,是由個人或組織在互聯網上發布的開放課程,具有分享和協助精神。全球許多知名大學從2013年起逐步開始實施MOOCs,隨著慕課在全球的興起,我國教育部也于2018年初推出首批490門精品開放在線課程[1]。MOOCs的快速發展給當代高校圖書館創造了一個新的契機,圖書館如何利用自身文獻資源中心的優勢,有序組織好信息資源,通過幫助和指導MOOCs學生、參與MOOCs課程建設等活動,提升圖書館自身實力及在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圖書館情報學方面的MOOCs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著一定的發展。理論上,主要集中在在線資源的組織與整理[2]、學習的滿意度[3]、學習者認知行為研究[4]等方面,但是缺乏對高校圖書館開展MOOCs的信息環境、資源整合等方面的探討。實踐上,高校圖書館作為教學和科研的信息主力軍,如何在有限的資金前提下,獲取更多的可利用資源,消除信息壁壘和冗余信息,為師生提供更好的在線學習訪問服務,是高校圖書館需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問卷調查高校學生對MOOCs學習模式的了解及接受程度,參與度、以及學習過程中對圖書館的具體需求及期望,以此加強對學生MOOCs學習資源獲取和信息素養的培訓服務,同時積極參與高校圖書館自身MOOCs課程建設,有效提升圖書館自身實力及競爭力。
1 研究設計與實施
此次研究隨機調查某醫學高等院校學生,共計358人,調研樣本的人口統計特征如表1所示。調查對象的樣本具有如下特點:1)對象相對特定,以高等院校學生為主;2)年齡跨度小,樣本對象主要為大學生,所有調查對象年齡均在17歲以上,年齡集中在17-25歲之間(具體分布見表1);3)文化背景比較固定,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所有數據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問卷數據。錄入數據統一采用EpiData 3.1軟件,采取雙軌錄入的方式,確保錄入數據無誤。使用均數±標準差(interquartile range,IQR)、百分數等進行數據描述,分析數據采用SAS 9.3軟件。
2 調查數據分析
2.1 MOOCs的獲取途徑及目的
在回答“通過何種方式了解到MOOCs(慕課)的?”選擇來自“學校家長推薦”的占40.8%,來自“網絡”的占34.9%,可見這是學生們比較普遍的了解慕課的途徑。在回答“您參與過幾門MOOCs課程的學習?”至少參與一門的同學占74.9%,從被稱為慕課元年的2012年至今,MOOCs已經走過8個年頭,高校學生的參與度已經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在回答“您認為MOOCs(慕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有(可多選)?”時,超過半數的學生希望通過慕課學習“提升專業知識能力”及“提高自主學習性”。這說明學生們很期望通過MOOCs這個平臺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培養主動的學習能力。建立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走出校園也能夠主動快速接受或掌握新生事物,成為真正具備競爭力的人才,是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識[5]。這些理念對MOOCs學習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十分有利。
2.2 MOOCs在大學教育中的情況分析
關于“您知道的MOOCs(慕課)選修平臺有哪些?(可多選)”的問題,大家普遍選擇“中國大學MOOCs”、“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構成比分別為:46.4%、40.8%、24.3%)。整體上學生對國內MOOCs網站的了解程度大于國外平臺比如Coursera、edX等。在回答“您認為MOOCs(慕課)教育能否代替大學教育?”時,86%同學認為慕課不能代替大學教育,10.1%認為說不清能否代替。而對“學校開設的MOOCs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將近81%的受訪者表示滿意,但是仍有20%的學生不滿意或不做評價,說明高校自我開設的慕課課程還有繼續提升質量的空間。對于“您認為哪些課程適合采用MOOCs(慕課)教學形式?(可多選)”這個問題,67.9%的受訪者認為無論公共課還是基礎課均可以開展MOOCs教學。
2.3 MOOCs學習過程中對圖書館的期待
對于“您認為MOOCs環境下是否需要圖書館的服務支持?”這個問題,75.1%的學生認為需要相應的服務支持。而對于具體需要提供何種服務時,大家普遍認為,圖書館可以提供慕課學習的空間和平臺(占比89.4%),同時輔助學生進行資源的查詢和檢索(占比89.4%)。我們同時也向受訪者收集了“您覺得高校圖書館是否有必要在網站上提供MOOCs服務?”(見表4),96.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這其中91.3%的學生覺得可以在圖書館網站上提供專業課程學習相關的MOOCs資源。這表示高校如果開展自己的MOOCs教育,圖書館是其課程建設的核心力量,海量的文獻信息只有經過圖書館有效的整理組織,才能更容易獲取,同時也只有圖書館具有這樣的能力和技術。受訪學生中90.7%的人認為高校圖書館與MOOCs結合的首選模式為“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發揮信息中心作用”及“提供專項MOOCs服務”則分列在二、三位。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大部分高校都只是引進了國內外優秀的在線課程,自我研發的較少,圖書館在其中也只是起到了信息中介的角色,未發揮其應有的優勢。而隨著在線課程的需求大量增多,圖書館務必要將其納入基本服務,形成具有本校優勢專業的在線課程群。
3 思考和啟示
3.1 發揮傳統優勢,培養MOOCs學習者優秀的信息素養
綜合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看出,高校學生對MOOCs課程的熟悉及接受程度均較高,對課程質量也較為滿意度。但受訪學生們普遍認為MOOCs教學方式仍然無法替代如今的大學傳統教育。在此過程中,受訪者同時希望高校圖書館能在MOOCs課程設計及學習實施中積極參與進來,發揮資源中心、學習空間、課程指導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信息共享是圖書館與MOOCs的一個共同點,2015年,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中將新媒體技術環境下信息主體批判性獲取、瀏覽、評價、生產和分享信息所必備的素養和技能的“元素養”作為高校信息素養的新定位[6]。現階段,生活在大數據時代的大學生信息素養(包含數據素養)已成為衡量個人競爭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7]。圖書館開展多年的信息素養課程,使其具備扎實的經驗基礎,是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基地。
3.2 拓展資源中心功能,優化資源導航
MOOCs學習模式下的課程教學需要大量的參考資料、拓展資源及閱讀資料等,這些資源是學習者進一步自主學習和延伸理解的重要材料,用于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完成課程。但實際情況卻是學習者無法輕松地獲得所需資源,資源不足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課程學習質量的下降。因此,作為高校信息及資源中心的圖書館可以參考MOOCs課程的資源來購置和分配自己的圖書和文獻,提供相關資源的導航和獲取方式,進而更好地服務MOOC學習者,這將越來越成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3.3 優化整合信息資源,提供普惠式服務體系
MOOCs實際是一個集知識資源、學習者、知識環境為一體的知識集成平臺。其知識資源、學習者、知識環境之間構成了一個有效的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人、資源、環境的有機融合才能構建形成良好的MOOCs學習生態。
大學圖書館開展MOOCs,主要是利用本地資源的優化整合。在經費有限,各類信息資源層出不窮的狀況下,如何做到優化整合信息資源,首先在經費上實行開源節流,多元化解決問題。開源節流就是在信息資源的建設經費上開源,不只是大學政府采購,而是采用多元化的渠道,為圖書館與數據庫供應商的雙贏創造條件。節流是指減少采購成本和控制運行成本,以創造更好的成本管理。不僅可以強調經費的多元化渠道,共同雙贏,更是利于降低輕運行成本,推廣校園數字文化服務。在此基礎上,更可以推出一些深度服務,如開放部分MOOCs為免費課程,或邀請有關領域專家開展線下知識講座等。一方面,它可以為用戶提供免費服務,擴大圖書館MOOCs課程的影響力,促進讀者和圖書館之間的互動、MOOCs課程的及時反饋更新。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在線數字文化,為圖書館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契機。同時在資源建設上采取適當的收縮政策,不再大規模進行所有資源的MOOCs建設,而是將建設重心放在MOOCs建設的過程管控上,加強對已建課程的后期管理,并加大對在建課程目的中期考察。
優化整合信息資源不僅要保證本地資源的存量,同時也要開發和創新信息資源的增量。一是在優化過程中,關注去除冗長多余的重復資源,集成異構信息資源,處理好新、老信息資源之間的關聯問題,并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增強信息資源的匹配度,提供嵌入式的MOOCs課程,如針對博士生的領域前沿課程,針對本科生的普適性專業先導課等。二是豐富新媒體下的移動信息資源服務,充分利用各種移動終端設備方面、快捷、隨身的特點,推動MOOCs課程與新媒體在內容、發布渠道上的深度融合。三是提供關聯有序的知識服務。對信息資源進行基于知識內容的深度挖掘,以學科為單位向用戶提供更多專業性更強的MOOCs課程。
3.4 創建集群在線學習社區,營造協同式學習
高校圖書館面對的用戶人群相對特殊,基本都是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本身具有的信息意識較高,但是每個用戶個體的知識背景、學習目的、學習習慣都有不同。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創建集群式在線學習社區,營造協同式學習。
集群的概念最早來源于計算機科學,是指一組在一起發育的相似的事物[8],主要表現為是某一特定領域內相互聯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組織[9]。因為在組織中每個人都與他人有廣泛的聯系,因此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必須考慮與他人的關系,這種相互之間的聯系既是對每個參與者的制約,也是對每個參與者的保護,絕對孤立的個人是不存在的。同樣在MOOCs課程中,集群則是一群具有共同愿景的學習者,這些學習者不僅僅是有意愿學習同一門在線課程,更多的是通過在線交流,實現個人的知識增長和創新。每一門MOOCs課程都可以形成一個或多個學習者的人際網絡,任何一個學習者根據學習目標可以參加不同層次的學習集群社區,在這種模式中,這種學習之間的聯系不僅僅是學習者簡單的物理關聯,而是以在線學資源為基礎的自組織的協同交互。學習集群的交互伴隨知識資源的協同,知識協通過集群的形式達到學習者之間的知識共享,集群學習社區更注重MOOCs課程學習者之間的關聯和功效,學習者主體在集群中協作,共同分享知識,突破知識主體間的協作壁壘,結合成利益相關共同體,實現深層次的有效合作,保證MOOCs集群學習社區的健康良好發展,促進MOOCs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集群學習社區和協同式學習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知識共享、交流和創新,是MOOCs課程和學習者自身互動的表現形式。
3.5 資源和技術并行,形成泛式學習環境
在MOOCs課程環境上,實行資源和技術并行,構建新的知識學習體系。一是在學習體驗上,更加貼近現實,改善用戶體驗,讓用戶服務更加扎實。同時發展創新平臺,研究MOOCs的關鍵技術,以指導相關服務體系的建設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同時要規范各項MOOCs的建設標準,包括在線培訓、開發相關工具插件以及互聯和數據交換測試環境等。這種技術更新升級,主要體現全媒體的資源管理能力和全新的資源發現能力[10],以解決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揭示、共享;用戶服務功能深度改進;數字資源和資產的管理;投資回報分析和統計幾大問題。
更良好的MOOCs課程環境,應該是合適更多不同類型人學習,普及化的課程。能提供很多的特色服務,最有特色的是閱讀服務、空間服務、知識服務[11]。以空間服務為例,更好的MOOCs課程環境,主要是將虛擬空間實體化,適應不同的需要。如形成學習空間,強調自主參與性,使學習者在其中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學習到有關的知識,更多的是通過共同的知識愿景,形成集體的學習社區,加快領域知識的傳播。同時能夠通過各服務功能的深度整合,實現知識息充分享有;并通過信息的挖掘分析,實現服務高度智能;最后提供豐富便捷的獲取體驗,實現快意的學習體驗。從某種意思上說,MOOCs的學習環境,更多的是用戶的環境,即人的環境,MOOCs課程的普及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知識與人之間、人與學環境間的全面聯系,是未來圖書館智慧化發展的方向之一。
4 結語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MOOCs平臺并向全球開放公開課程,MOOCs將成為高校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的一個重要窗口。圖書館集資源、用戶、信息環境于一體,是開發推動MOOCs最合適的角色。高校圖書館應該迎接MOOCs的機遇,為MOOCs提供有序資源、技術支持、咨詢服務、智能體驗等,并同時注重版權意識和版權審核,為高校專業教學科研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fb _20180115/mtbd/201801/t20180116_324677.html[2019-7-20].
[2]董坤.基于關聯數據的MOOC資源語義化組織與聚合研究[J].情報雜志,2016,35(06):177-182.
[3]陽玉堃.MOOC平臺用戶知識分享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Schmitt戰略體驗模塊與TAM模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7(04):68-76.
[4]王星,徐影,張勤茹.基于學習分析技術的MOOC學習者智慧管理模塊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437(02):91-95.
[5]黎小妮.基于MOOC資源的大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4):52-57
[6]郭軍.大數據背景下MOOC在高校信息素養教育中應用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4):36-54,57.
[7]劉麗敏.國外圖書館在MOOC服務中的角色定位及發展策略[J].現代情報,2016,36(4):137-141.
[8]李東來.圖書館集群及其管理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9(6):105-109,104.
[9]賴輝榮.從聯盟到集群管理:區域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新選擇[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9(3):23-24.
[10]殷紅,劉煒.新一代圖書館服務系統:功能評價與愿景展望[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39(5):26-33.
[11]劉煒.關于“下一代圖書館系統”的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24(5):7-10.zhanle@njmu.edu.cn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