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波 王靜瑤



摘 要:以鄭州臨空產業集群內156家具有臨空產業特征的企業為樣本,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法采集數據,運用基本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分析其互補資產體系現狀,同時采用因子分析、聚類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探索其互補資產可獲取度與技術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提出了提升鄭州臨空產業集群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互補資產;技術創新績效;臨空產業
中圖分類號:F276.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0037(2019)8-45-9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8.007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實驗區與航空關聯的高端制造業收入超過10000億元[1]。與航空運輸關聯度高的高端制造業是創新強度高、知識密集的臨空產業。臨空產業的發展為河南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起著示范和引領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河南省制造業的水平參入國際競爭。互補資產是代表著一系列與核心技術配套,輔助核心技術從創新中獲利的關鍵性資產。因此,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探討鄭州臨空產業中的互補資產與技術創新績效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诖?,本文以鄭州臨空產業集群內的企業為調查樣本,探討互補資產與技術創新績效的關系。
1 相關概念
1.1 臨空產業
時效性強、重量輕和體積小的特點。按照對航空運輸的依賴程度,可將產業種類加以歸納分為機場核心型產業、機場附屬型產業及機場關聯型產業3大類[2]。鄭州航空港作為國家批準的第一個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國家級新區,其戰略定位是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重點發展航空偏好型高端制造業,現已形成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維修、精密機械、智能終端(手機)、電子信息、電子商務、生物醫藥、商貿會展等8大產業園,逐漸發展成為臨空產業集群[3]。根據臨空產業的內涵和特點按照中國統計年鑒的行業標準分類,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的精密機械、光學儀器、醫療器材及鐘表制造業、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制造業、電子零配件制造業與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制造業為研究對象。
1.2 互補資產
互補資產是與核心技術相配套的支持性資產,主要包括互補技術、制造能力、品牌、銷售和服務網絡等。Teece指出在薄弱的專利體制或是低跳躍式創新情況下,互補資產在獲取創新產生的壟斷租金上具有重要作用[4]。要從一項創新項目中成功獲利,不僅需要核心技術,還需要相關的互補資產做支撐[5]。Teece把互補資產分為兩大類:通用互補資產和專用互補資產,其中專用互補資產又分為單邊專用互補資產和雙邊專用互補資產。通用互補資產指不需要為某一特定創新而改變的具有通用目的的互補資產。單向專用互補資產指互補資產與創新之間存在著單向的依存關系。雙向專用互補資產指互補資產與創新之間存在雙向的依存關系[6-7]。
2 臨空產業集群中的互補資產體系
臨空產業集群中通用互補資產主要是指融資服務,法律、政策、管理咨詢等中介服務,行業協會提供的支持,企業孵化器提供的創新創業支持服務,專業人才等。專用互補資產體系主要是指制造能力、市場開發能力和銷售渠道、互補技術、售后服務支持系統、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等。提供專用互補資產的集群組織成員主要有科研機構,產業鏈上游的供應商、下游的渠道商,客戶,競爭者,專業制造企業以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8]。
3 實證分析
3.1 理論基礎和假設
3.1.1 理論基礎。技術能力和互補資產是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兩類主要資源。企業技術能力是衡量企業在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表現,即掌握、利用、適應、改變和發展技術的能力[9]。技術開發能力、技術管理能力和對關鍵技術的掌握情況是企業技術能力的主要體現。
互補資產是技術創新獲利的重要保障,臨空產業集群提供給創新者必要的外部互補資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創新者內化互補資產帶來的創新周期延長、效率降低的問題。
本文以此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高科技產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研究臨空產業集群中的互補資產對于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主要研究框架是分析臨空產業集群中互補資產和技術能力兩個變量與技術創新績效變量的相關關系。本文的研究重點是臨空產業集群中各類型互補資產的可獲取度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為了提高模型的擬合優度,把對技術創新績效指標有重大影響的技術能力變量也納入模型中進行研究。
3.1.2 研究假設。研究假設主要是針對臨空產業集群中互補資產與技術創新績效的相關關系。根據互補資產的類型,將研究假設分為兩個層次:專用互補資產層面和通用互補資產層面。對于這兩個層面假設的檢驗方式,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為主、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為輔的分析方法進行檢驗。假設1:在臨空產業集群中,互補資產獲取度高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高。
①專用互補資產層面
專用臨空產業集群主要有制造能力、市場能力和渠道、原材料和零部件、互補技術等。這一層面的假設主要根據專用臨空產業集群的類型細分為以下4個假設。假設2:臨空產業集群中,供應商提供優質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3:臨空產業集群中,制造企業提供的互補制造能力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4:臨空產業集群中,渠道商優秀的市場能力和優質的渠道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5:臨空產業集群中,互補技術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
②通用互補資產層面
臨空產業集群中的通用互補資產主要有融資渠道、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政府支持體系等。因此,這一層面主要分為以下4個假設。假設 6:臨空產業集群中,便利的融資渠道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 7:臨空產業集群中,豐富的人力資源供應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8:臨空產業集群中,便捷的中介服務(包含行業協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提供的服務)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 9:臨空產業集群中,政府支持體系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
基于前文對互補資產、臨空產業集群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關系的理論分析,可以得出本文研究假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下面將以鄭州航空港臨空產業集群為例,對研究假設進行實證檢驗。
3.2 問卷設計與樣本采集
3.2.1 問卷設計過程。本文參考王緝慈、魏江等人的成果,設計出的量表初稿并對量表初稿進行試調查,驗證量表中指標描述和設置的合理性。根據回收結果以及與調查對象的訪談情況,調整問卷的表述方式和指標設置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剔除明顯不符合邏輯和數據缺失比較明顯的問卷后,問卷數據通過了信度和效度的測驗,形成最終問卷。
3.2.2 問卷內容。問卷內容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企業基本信息(企業性質、規模、創新程度)、技術能力、互補資產以及技術創新績效。對于技術能力和互補資產的指標設計中,互補資產指標所占的比重較大、變量設計較為詳盡,原因在于互補資產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技術能力只是作為輔助研究指標。
3.2.3 調查對象。本文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鄭州航空港臨空產業集群內的各類型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產品開發人員、生產人員、市場開發人員等,其中以技術開發人員和市場開發人員居多,原因在于這兩類人員對于企業的技術能力和產業集群中的互補資產狀況比較了解。為了提高研究的可靠性,本次調查涉及的企業盡量包含各種性質和規模的企業。
3.2.4 樣本采集。本次調查一共涉及156家具有臨空產業特征的企業,既有大中型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其中以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居多。本次調查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發放問卷,也有一部分是通過面談方式采集樣本,發放和回收的時間分別是2018年9月和2018年11月。通過對問卷的篩選,最終獲得234份有效問卷作為最終研究對象。
3.3 信度與效度分析
3.3.1 信度分析。測量變量1:互補資產,11個指標題數:Cronbachs a=0.816 3;測量變量2:技術能力,5個指標題數:Cronbachs a=0.867 70;測量變量3:技術創新績效,7指標題數:Cronbachs a=0.929 9。通常Cronbachs a大于0.8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信度。數據顯示,各類測量變量的Cronbachs a值都大于0.8,因而本文整體信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3.3.2 效度分析。我們主要從內容信度和構造信度兩個方面進行效度分析。
①內容效度。本研究參考了相關文獻和問卷設計,并且建立在試調查和面談的基礎上,由此推斷,該測量工具滿足內容信度要求。
②構造效度。本文使用Pearson相關關系檢驗個體項目和總體項目相關系數的顯著水平?;パa資產個體項目與項目總體的相關系數如表1,技術創新績效指標個體項目與項目總體的相關系數如表2。這些數據顯示測試問卷具有很高的構造效度。
3.4 描述統計分析
3.4.1 樣本基本數據分析。①企業性質。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企業性質的分類,本文將企業性質分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調查的企業總數為156,其中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54家,占比34.6%;民營企業52家,占比33.3%;中外合資企業26家,占16.7%;外商獨資企業24家,占15.4%。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經濟區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數量占較大比重,三資企業的比重相對較少,所以調查對象在企業性質方面的結構符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實際情況。
②企業規模。對于企業規模的調查,主要是采用了2017年營業額和員工人數兩個指標。被調查的企業中,2017年營業額在3 000萬元以下有44家(28.2%),3 000萬~10 000萬元有46家(29.5%),10 000萬~30 000萬元有36家(23.1%),30 000萬~500 000萬元有30家(19.2%),不同規模的企業調查數量相對比較平均。員工人數在100人以下的有48家(30.8%),101~500人的有38家(24.4%),501~1 000人的有36家(23.0%),1 001~5 000人的有32家(20.5%),5 000人以上的有2家(1.3%)。
③企業創新技術或產品項目數。這一指標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創新程度。每年的創新技術或產品項目數量在10個以下的企業有22家(14.1%),11~20個的有36家(23.1%),21~30個的有36家(23.1%),31~40個的有40家(25.6%),40個以上的有22家(14.1%)。
3.4.2 互補資產體系分析。本文對調查問卷的互補資產部分做基本描述性統計分析,主要包括平均值和標準差統計指標,統計結果如表3。
以上數據說明,專用互補資產方面,可獲取度較高的是制造能力(B2_2),其次是原材料供應(B2_1);可獲取度較低的是分銷渠道和市場能力(B2_3)、互補技術(B2_4、B2_5)。通用互補資產方面,可獲取度較高的是政府扶持政策(B2_10)、專業人才(B2_7);融資服務、科技企業孵化器和中介服務機構的可獲取度相對較低。
3.5 回歸分析
3.5.1 因子分析。本文涉及的變量較多,為去繁就簡,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從技術能力和互補資產各測量變量中提取出主要因子,把相關的變量轉換為有實際意義的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選擇因子個數時將因子特征值大于1作為標準,提取出主要因子,采用最大變異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正交旋轉,讓因子有命名解釋性。
①技術能力因子分析。通過原有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到,大部分變量的相關系數都較高,各變量間呈現較強的線性關系,而且巴特利特球度(KMO and Bartlett's)觀測值為0.825。因子1主要解釋了企業技術管理水平(B1_3)和企業技術管理人員的技術管理能力(B1_5),因此將其命名為“技術管理能力和水平”;因子2主要解釋了企業對產業內關鍵技術的掌握程度(B1_1)和企業功能、設計與同業的比較優勢(B1_2),將其命名為“產業內技術掌握和功能設計優勢”。因子3主要解釋了企業研發人員的技術經驗能力(B1_4)一個變量,因此保持名稱不變。
旋轉后的技術能力因子載荷如表4。
②互補資產因子分析。通過原有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到,大部分變量的相關系數都較高,各變量間呈現較強的線性關系。因子1主要解釋了B2_5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狀況、B2_6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融資服務的便利性、B2_4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發明和專利的可獲取性、B2_11行業協會的幫助、B2_10政府扶持政策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B2_8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中介服務的便捷性,因而將其命名為“科研、融資、政府、協會、中介服務”;因子2主要解釋了B2_9企業與科技企業孵化聯系緊密度、B2_7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專業人才的可獲取性,因而將其命名為“科技孵化器、專業人才”;因子3主要解釋了B2_2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制造企業的可獲取性、B2_1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原材料供應商的可獲取性、B2_3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分銷渠道、專業銷售企業的可獲取性,因而將其命名為“供應鏈上下游互補能力”。
旋轉后的互補資產因子載荷如表5。
3.5.2 聚類分析。假設1的分析和驗證?!霸谂R空產業集群中,互補資產獲取度高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高”,本文采用聚類分析把調查樣本區分為互補資產高位勢企業和互補資產低位勢企業。第一類命名高互補資產群,共有68個調查對象;第二類命名低互補資產群,共有88個調查對象。將高互補資產企業和低互補資產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指標均值做描述性統計分析。分析結果表明高互補資產的技術創新績效指標均值為3.928 6,低互補資產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指標均值為2.987 4,可見互補資產可獲取度較高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相對較高。以上分析驗證了理論假設1的成立。
高互補資產企業各類互補資產可獲取度如表6。低互補資產企業各類互補資產可獲取度如表7。
高互補資產企業和低互補資產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績效對比:高互補資產企業,數量68家,技術創新績效平均值2.987 4,技術創新績效標準差0.505 22;低互補資產企業,數量88家,技術創新績效平均值3.928 6,技術創新績效標準差0.472 80。
3.5.3 線性回歸分析。①線性回歸分析過程。本文將互補資產和技術能力提出的主要因子作為自變量,把技術創新績效指標作為因變量,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這些因子與技術績效指標間的線性關系,并且進行顯著性分析。
主要分析步驟為:
第一,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因變量為企業技術創新績效(Y),變量值采用技術創新7項指標的均值。自變量為互補資產和技術能力指標的各個因子:“科研、融資、政府、協會、中介服務”(X1),“科技孵化器、專業人才”(X2),“供應鏈上下游互補能力”(X3),“技術管理能力水平”(X4),“產業內技術掌握、功能設計優勢”(X5),“研發人員技術經驗能力”(X6)。
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Y=A·X1+B·X2+C·X3+D·X4+E·X5+F·X
(1)
Y:企業技術創新績效;X1:科研、融資、政府、協會、中介服務;X2:科技孵化器、專業人才;X3:供應鏈上下游互補能力;X4:技術管理能力、水平;X5:產業內技術掌握、功能設計優勢;X6:研發人員技術經驗能力。
第二,解釋變量的篩選策略采用了逐步篩選策略(Stepwise),并做擬合優度分析和多重共線性檢測。解釋變量一共經過了4步篩選,每一步的目標都是選擇與因變量關系顯著的自變量進入模型,模型4為最終模型。由表8的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模型4中的全體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是顯著的,可以建立線性模型。
第三,觀測每一步檢驗的變化情況,并進行殘差分析和強影響點探測。殘差分析主要采用了標準化殘差的非參數檢驗結果以及標準預測值和標準殘差的Spearman等級相關關系兩項檢驗方法。模型4的庫克距離小于1,且杠桿值較為平均,沒有明顯較大的點,說明沒有發現明顯的強影響點。
第四,回歸方程模型建立。上述分析結果說明模型4較為合理。最終建立的回歸方程為:
技術創新績效=0.261·X1+0.246·X4+0.191·X3+0.149·X5+3.518? ? ? ? ? (2)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逐步篩選策略),限于文章篇幅,整體回歸分析結果的列表略去。在互補資產體系方面,“科研、融資、政府、協會、中介服務”因子(回歸系數為0.261)以及“供應鏈上下游互補能力”因子(回歸系數為0.191)對技術創新績效有正向影響,且達到了顯著水平。在技術能力方面,“技術管理能力、水平”因子(回歸系數為0.246)和“產業內技術掌握、功能設計優勢”(回歸系數為0.149)對技術創新績效有正向影響,且達到了顯著水平。
②假設分析和驗證
在專用互補資產層面,得到驗證的假設有:
假設2:供應商提供優質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3:制造企業提供的互補制造能力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4:渠道商優秀的市場能力和優質的渠道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
部分得到驗證的假設有:
假設5:互補技術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互補技術指標由“發明和專利的可獲取度”“與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狀況”兩個變量解釋。其中影響關系顯著得到檢驗的是“與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狀況”與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
在通用互補資產層面,得到驗證的假設有:
假設6:便利的融資渠道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8:便捷的中介服務(包含行業協會、科技企業孵化器提供的服務)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假設9:政府支持體系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
沒有得到驗證的假設有:
假設7:豐富的人力資源供應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正向影響。從上述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中,外部互補資產體系對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專用互補資產體系中,“互補制造能力”“市場能力和渠道”“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來源于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互補技術”顯著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這說明集群內產業鏈上下游的完善程度、配套產業和支持性產業的發展對于技術創新成果商業化具有重要影響,也證實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雄厚的科研實力對于集群內企業技術創新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但是,互補技術的另一指標“發明和專利的可獲取度”與技術創新績效的線性關系并不顯著。
在通用互補資產方面,產業集群中的“融資渠道”“中介服務”“政府支持體系”顯著有利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說明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中,融資渠道廣、能獲得便捷的中介服務以及政府支持政策傾向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高。
3.6 研究結論
3.6.1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中的互補資產體系現狀。
總體而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內已經建成了初步的互補資產體系,但各互補資產發展不均衡、發展程度不高。
在專用互補資產方面,可獲取度較高的是“制造能力”和“原材料供應”,“分銷渠道和市場能力”及“互補技術”可獲取度較低。這說明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中,配套的制造企業和原材料供應商能力較強,能夠滿足創新企業對于互補制造能力和原材料的要求,很好地支撐了集群內其他企業的技術創新。但是下游的渠道商和市場運作者則表現不佳,存在市場能力不足、專業能力不強的問題。與此同時,互補技術可獲取度較低反映了企業間技術合作不夠緊密,而且與科研機構和大學合作較多的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而小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與科研機構和大學之間合作較少。
在通用互補資產方面,可獲取度較高的是“政府扶持政策”“專業人才”,可獲取度較低的是“融資服務”“科技企業孵化器”等提供的中介服務。這說明,一方面,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以政府為導向的高新園區,政府扶持政策在吸引企業入駐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附近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智力來源。但是,在融資和中介服務等方面相對較弱。
3.6.2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中互補資產與技術創新績效的關系。
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中,外部互補資產體系對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與企業技術能力的作用不相上下。這說明了開放式創新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流模式,產業集群這一中間組織給集群成員帶來的互補資產效應,促進了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
其中,專用互補資產體系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它影響著企業技術創新商業化成功與否和最終的利益歸屬。“互補制造能力”“市場能力和渠道”“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來源于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互補技術”等專用互補資產有利于顯著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這說明集群產業鏈的發展階段以及創新者與產業鏈中其他成員之間的合作狀況最終決定了專用互補資產體系的完善程度以及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在臨空產業集群中,通用互補資產為企業提供了專業化的服務、各種便利的融資渠道和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是核心技術商業化不可或缺的服務型互補資產。通用互補資產主要有“融資渠道”“中介服務”“政府支持體系”和“人力資源”等,其中“融資渠道”“中介服務”“政府支持體系”有利于顯著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這說明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臨空產業集群中,融資渠道廣、能獲得便捷的中介服務以及政府支持政策傾向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高。
4 對策與建議
一是政府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政府應該充分發揮推動和引導作用,在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思路的指導下,有目標地引進有產業帶動優勢的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重點發展具有強大市場能力的下游分銷渠道,實現規模擴張和產業鏈的延伸。
二是企業應當強化對專用互補資產的投資。建立與技術創新配套的關鍵性互補資產,企業也應當與產業集群中的各類型互補資產所有者積極合作,充分共享資源和能力,抓住技術創新商業化的良機。
三是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高效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是臨空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保障。鄭州市雖然集中了河南省內不少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但這些單位大部分都不在鄭州航空港的地理區域內,因而迫切需要出臺政策激勵這些機構為鄭州臨空產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四是發展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作用。實證調查結果顯示,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便捷的融資渠道”獲取度較低。而且根據《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報告(2018)》,企業自籌和向銀行貸款是高科技產業化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風險投資、國家或地方資金等其他資金來源相對較少[10]。因此,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應當引進國內外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進一步完善技術產權交易所等融資平臺,發展多元化的融資體系。
五是建立健全中介服務體系。鼓勵公共中介服務企業化與民間中介服務自主化發展,提高中介機構人員素質和專業服務質量,當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內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數量少、單個孵化器的規模小、服務能力弱,需要重點扶持、促進其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EB/OL].(2013-04-22)[2019-07-27].
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304/t20130422_588370.html
[2] 曹允春,蹤家峰.談臨空經濟區的建立和發展[J].中國民航學院學報,1999(3):60-63.
[3]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區情概攬[EB/OL].(2019-07-27)[2019-07-27].http://www.zzhkgq.gov.cn/general.jhtml?#s
[4] Teece D 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 for integration, corporation and public policy[J].Research Policy,1986:285-305.
[5] Marco Ceccagnoli and Diana Hicks.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the Choice of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Large Sample of U.S.Technology-Based Fir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3(1):99-111.
[6] Ceccagnoli M, Graham S J H, Higgins M, et al.Productivity and the role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in firms demand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s[J]. Ind. Corporate Change, 2010:839-869.
[7] Zhang H Y, Lv S.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Supply Chain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 2015( 3):199-210.
[8] 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打造完整創業生態系統[EB/OL].(2015-01-15)[2019-07-27].http://www.tj.xinhuanet.com/xhzjgr/2015-01/05/c_1113878859.htm
[9] Wong J K.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hailand: descriptive validation of a technology
Transfer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5(7-8):788-796.
[10]金真,王國安,王文光,等.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Technologic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Zhengzhou Airport Industries
Fang Xiaobo, Wang Jingyao
(Business Schoo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
Abstract: Taking 156 companies with airport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in Zhengzhou Airport-Oriented industrial cluster (AIC) as the sample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assets system in AIC. On the other h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ailability of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technologic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AIC,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made. Based on tha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c innovation ability of Zhengzhou AIC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Key words: complementary assets; technologic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irport-oriented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