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養生要補更要守,“守住”身體里的精、氣、神,讓這些精微物質充分發揮作用,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話多耗氣傷津。中醫認為,“多話語則耗氣”,如果長期從事教師、話劇演員等用嗓過度的職業,很容易耗氣傷津,頻頻出現口干咽燥等癥狀,或咽炎、喉炎、聲帶息肉等疾病。此時若用甘寒的胖大海、麥冬等泡水,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還可能因藥物寒涼而損傷脾胃。這是因為只補陰,忽視了益氣的重要性。可在胖大海、麥冬基礎上稍加太子參、蜂蜜等,可益氣生津。
熬夜傷血。“晝則養陽,夜則養陰”。夜晚是養陰血的重要時間,如果經常熬夜,或因各種原因長期晝夜顛倒,會導致陰血耗傷而出現健忘、脫發、月經不調等癥狀。此時最需要是調整作息,守護陰血。其次,可在睡前用熱水泡腳,能夠促進睡目民;再次,可將龍眼、紅棗、百合等配小麥熬粥,以養血助眠。
過勞耗氣。合理的勞作,有利于疏通氣血、活動筋骨、增強體力,但違背常規過度勞作,就會影響到健康。中醫認為,“生病起于過用”,只有勞逸適度,做到“形勞而不倦”,才能守住正氣,維持體內平衡狀態,達到健康長壽。
悲則氣消。過度悲傷會導致心肺之氣消耗。一般悲傷愛哭的人,就比較容易神色黯淡體質差,這是心肺之氣被傷的表現。在生活中,應當學會調暢情志。
思慮傷神。過度思慮容易耗傷心神,導致心神失養,整日恍惚不寧。中醫認為,驚、恐能抑制思,可以準備一些“小驚喜”,暫時讓人從思慮中脫離出來。平時適當放空自己,出去散散步,舒暢心情,多吃一些瓜類豆類等疏肝健脾的食物,對守神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