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銳
藥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對其假冒的定義,比一般商品更為嚴格,國家明令禁止生產和銷售假藥。在藥品管理中,假藥和劣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以下八種情況均為假藥,或按照假藥論處,大家在購藥時要加以防范。
1.所含成分不符。這是最常見的假藥形式,俗稱“掛羊頭賣狗肉”,就是說真實成分與標識成分不同。常見的是一些中成藥里非法添加西藥成分,比如壯陽類的里面添加西地那非(即萬艾可),降糖類的里面添加二甲雙胍,降壓類的里面添加氫氯噻嗪等。這些違法添加其他成分的藥物,都屬于假藥。
2.非藥品冒充藥品,或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這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比如,201 5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銀杏葉專項檢查時發現,當時的銀杏葉口服制劑中,存在以槐角代替銀杏葉的違法生產行為(二者成分類似)。這些以槐角提取物冒充銀杏葉提取物的藥品,就是假藥。
3.含國家規定禁止使用成分的。這種假藥不常見。中藥方面,因為馬兜鈴酸含量較高,國家藥監局已禁止關木通、青木香和廣防己做藥用,如果還有藥品使用以上藥材來制作,那就是假藥。西藥方面,國家已經停產停用了含呋喃唑酮的復方制劑,如果私下還有同類藥品銷售的話,就屬銷售假藥。
4.未經批準擅自生產銷售的。主要是指企業沒有拿到生產許可就擅自生產,或沒有達到檢驗要求而擅自銷售的藥品。
5.變質的。有一些軟膠囊藥品,由于生產、儲存條件的原因,軟膠囊粘連在一起,并且發出異常氣味,這就是藥品變質。銷售變質藥品,相當于銷售假藥。
6.被污染的。主要指生產過程中由于工藝問題而造成藥品被污染。國內曾經發生過甲氨蝶呤注射液在生產過程中被微量長春新堿污染的案例,就是按照假藥論處的。
7.使用未取得批準文號的原料藥進行生產的藥品。這種假藥主要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未達到標準的原料藥所致。
8.標明的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有些非法保健品往往標識自己能夠治療很多疾病,而藥品說明書的標識都是通過藥監局審查的。還有一些藥品在宣傳推廣時,肆意夸大適應證進行濫用,“以不能而示之能”,這也是按照假藥論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