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波
摘 要:本文主要對骨外科學實習教學中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的應用及其效果進行分析,力促醫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汲取較多的專業知識,并學會發現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綜合技能;在臨床教學中還能促使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即由知識傳授者轉變引導者,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骨外科;臨床教學;醫學生
臨床科室實習是醫學學生學習和培養的重要階段,是連接醫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紐帶,是醫學生實現從學生到醫生角色轉換的必要程序。在骨外科學這種專業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其內容涉及光法,使骨外科學的研究生培養顯得更加困難。因此,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骨外科醫務工作者,更好地滿足醫療事業需求,是一個極其艱巨而又現實的問題。
一 加強帶教教師培訓,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臨床教學理念
傳統灌輸式的臨床教學已不能適應高等醫學教育和認證的要求,必須進行改革。目前,以學生為中心的臨床教學理念正在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如火如荼地普及。但臨床教學醫院是臨床醫學專業非常關鍵的教學基地,更應該加強上述教學理念的引進和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勢必能提升醫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該模式不僅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且注重醫德、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養和提高。PBL教學并不是以學生為主導,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踐新模式下的改革教育方式,必須首先提升帶教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為此,我們數次組織教師學習,強調和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臨床教學理念,走入醫學院校本部,學習本科教育評估思想,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目的。經過數次教學培訓和實踐,帶教教師明顯改變了以往灌輸式教育的模式,貫徹了以醫學生為中心的臨床教學理念。
二 提高帶教教師在新模式下的教學崗位勝任能力
臨床帶教教師不僅僅承擔臨床工作任務,同時也是一位職業教師。必須著眼臨床醫學教育的需要和要求,緊跟教學理念的時代步伐;必須著眼教師技能的提高,緊隨時代教育方法的更新;“為人師表”不是空話,必須做到“傳道解惑”“品德合一”“醫技高超”三個方面。那么在目前新的教育模式中,必須緊密結合骨外科學科特點,更新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汲取教學崗位的新鮮營養,勝任教學崗位任務要求。帶教教師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生在學習期間才能耳濡目染,獲取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和技能,更可貴的是精神上、道德上、行為規范上的正能量。
三 臨床教學的小組PBL模式化實踐
具體流程采用“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模式進行。首先教師和學生分別自我介紹,教師介紹清楚課堂規則和教學評價方法,幾次授課中輪流選定執行主席和秘書,負責帶動氣氛和保障小組討論進行;秘書負責記錄和總結小組成員提出的問題;教師引導案例部分情境化釋放,但并不處于討論地位,教學過程主要以學生自主討論為主;同時主席總結每次討論內容已解決和未解決的問題,按個人意愿和能力分配問題,留待課下自行尋找方法和答案;最后帶教教師總結每次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及每位學生的表現、技能的優缺點等。
四 教學改革方法
(一)教師動手制作部分教學模型。如講授到骨折復位固定內容時,傳統教學中對于內固定方法,書中做了詳細闡述,但學生沒有主觀的認識,只是在被動理解接受知識,很難理論與實際聯系。模擬教學課開展后,骨折見習課中教師拿出從手術室回收的內固定鋼板及髓內釘等骨折固定復位用具,老師演示基本的手術方法及原理,理論聯系實際,學生學習一目了然,很容易掌握而且不容易遺忘,而且動手機會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漲。
(二)改變以往臨床教學中走馬觀花式的病房帶教,即學生病房問診、查體,回教室后總結的方法。增加師生間的模擬教學內容,學生、老師都扮演病人、醫生的角色,然后進行角色互換。增加的這一教學內容主要是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找錯、改錯。問診內容不全的、錯誤的可以及時糾正。同學之間可以互換角色,小組之間找問題,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參與。同時將一些人文關懷的內容融入其中,通過角色互換醫學生更加深刻理解了病人,產生共情,有效加強了溝通的技巧。
教學效果分析主要從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成績、骨外科實踐能力、教師教學滿意度與師生調查表得分情況進行觀察與對比。通過近年來觀察和調查,PBL案例教學在骨外科臨床教學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實習的熱情,提高其整體能力,效果較為顯著,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欣萍.PBL教學法在國外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05):105-107.
[2]莊亮,黃欽,邱紅,等..PBL教學法在腫瘤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與社會,2012(0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