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秀麗
(河北省霸州市第五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上好音樂欣賞課,是提高音樂教學的重要一環。下面就音樂欣賞教學談談我們自己的看法:
(一)通過音樂欣賞,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音樂欣賞課是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的一個好辦法。根據小學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音樂課的內容不僅是唱歌,還包括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等內容。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應是唱歌,但是,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及欣賞同樣是重要的。在音樂教學中,唱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三者是互相聯系的。學生掌握了“唱”和“聽”的技能技巧,才能正確而富于感情地歌唱;通過唱歌的實踐又能使學生更熟練地鞏固和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音樂欣賞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應包括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體裁和風格的優秀聲樂和器樂曲,通過對音樂作品的介紹、分析和欣賞,使學生了解祖國優秀的音樂遺產,熟悉民族音樂的語言,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接觸外國的優秀作品,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獲得多方面的音樂知識。
(二)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更有趣味。
在音樂課的教學上,唱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這三個內容,并不是各自獨立,而是有機聯系、互相配合的。如把教唱的歌曲讓學生欣賞,就能豐課堂教學內容,增添趣味,活躍課堂氣氛。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必須使學生獲得一些器樂知識,除了讓學生看課本上的樂器插圖和音樂掛圖或實物去認識各種常見的樂器外,最好是通過欣賞各類型的器樂獨奏、重奏和合奏曲,去學習器樂知識。這樣的欣賞過程,既豐富了教學的手段,又增強了趣味性,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使學生熟悉和喜愛更多的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廣泛接觸音樂作品,多聽各種體裁和形式的聲樂和器樂曲,熟悉和理解更多的音樂作品,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我們應使學生多接觸和熟悉優秀的、健康的音樂,通過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和識別能力,提高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逐步養成正確的藝術觀和審美。
按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音樂欣賞包括中外聲樂曲、器樂曲以及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因此,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材相當重要,絕不能單憑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去選擇欣賞教材。除必須注意其思想性、藝術性和可接受性外,還應考慮到創作體裁、表演形式和音樂風格的多樣化,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和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音樂欣賞內容的選擇,還須符合教學的原則,要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可接受性,應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已知到未知,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具體可從下面幾方面考慮:
(一)從中到外。
欣賞的內容可以從中國作品到外國作品。中國的音樂作品,尤其是我國的民族音樂作品,如漢族和各少數民族音樂、廣東音樂,戲曲說唱、《茉莉花》、《喜洋洋》等,有其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學生也比較熟悉,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可先從這些作品開始,然后再接觸外國作品如《天鵝》、《彼得與狼等》。
(二)從聲樂曲到器樂曲。
器樂曲的內容和形象都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歌曲有歌詞,除了有音樂形象外,還有語言形象,音樂的藝術形象較具體,學生容易接受,欣賞的內容可先從聲樂曲開始。如可從《過雪山草地》、《魔王》等開始到《十面埋伏》等。
(三)表演形式方面,可以從獨唱(奏)到重唱(奏)、合唱(奏)欣賞的音樂作品,個人表演形式方面考慮,應從簡單到復雜。
(四)體裁方面從音樂小品到較完整的大型作品。如:從民歌、民間音樂、進行曲、圓舞曲到組曲、大合唱、協奏曲和交響樂等。可從《洪湖水,浪打浪》、《牧童短笛》到《小步舞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等。
(五)從日常接觸到的比較熟悉的音樂作品開始。如:廣東音樂:《旱天雷》,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和木琴獨奏《我愛北京天安門》等。
音樂欣賞教學是以聽覺的感知和想象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受到音樂的感染,這種感受音樂能力不是先天具備的,而是在有計劃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必須根據欣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抓住主要環節,充分做好準備,教學時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以收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要認真備好課。
欣賞教材選好后,最好把歌曲抄寫在大紙上,書寫要整齊、清楚,曲與詞可分兩色書寫,有所區別。字體要寫得稍大些,筆劃粗些,務使在課堂里各座位都看得清楚。
(二)要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
要聽懂音樂,必須了解、熟悉音樂的表現手段。對旋律、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區、音色、以及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民族特性、曲式和體裁等都應有所認識。因此,欣賞時必須教學生了解音樂語言,領會音樂作品的內容,這是音樂欣賞的最基本的任務。解說是對作品簡單介紹和說明,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對作品的內容、表現手法和作者作必要的介紹與分析。欣賞時要注意以“聽。講述必須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時間不宜過長,切忌枯燥。
(三)欣賞與介紹的過程,可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處理。不宜用千篇一律的規范的教學程序。
最后還需要說明一下欣賞課中的所謂“指揮欣賞法”,所謂“指揮欣賞法”,是指在音樂欣賞課中,通過教師的指揮動作,將樂(歌)曲的基本情緒、段落層次對比、強弱起伏變化等表現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給學生以視覺的美感,使全班幾十雙眼睛集中在老師一人身上,達到眼看耳聽欣賞音樂的效果,改變了欣賞課教師的“休息”、學生聽的被動局面。
欣賞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首先必須要認真備課,其次,大膽實踐,摸索規律,不斷總結,努力把欣賞教學搞好,在欣賞教學中盡可能運用一些新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擴大其音樂視野,不斷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