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娟
(河北省定州市邵村小學,河北 定州 073000)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初始階段,認識能力還有待于發展,與抽象的數學理論、數字運算等基礎數學知識相比,他們更容易感知形象的事物,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只有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維基礎,才能通過學習層級的遞增以及深度的加大逐漸轉變為抽象的邏輯思維,完善其認知結構。基于此,本文著重探究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期更好地培養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其數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翻轉課堂是在明確教學主體地位基礎上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一種顛覆,其具體是指,在明確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地位,即“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前提下,通過重新調整課堂教學內外的學習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決定權等從教師轉移到學生,即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在教學活動課外時間學生通過觀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視頻、搜集相關網站學習資料以及閱讀電子書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則在基于對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情況測試或者是與學生及時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來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程度,并通過答疑或者是重點知識補充、總結來進一步輔助學生,促使其獲得更加全面、完善的發展。
基于以上翻轉課堂的內涵分析可知,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徹底改變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顛覆傳統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具體表現如下:一是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加強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性,一方面學生可以自主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動探索新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更多地聆聽學生的真實想法,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新理念,提高教學效率;
二是翻轉課堂逆轉了傳統的教學流程,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都是先由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新知識、新理念,為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實施的是灌輸式教學方式,之后再由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消化、理解;而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則先由學生在課前自主通過觀看教學微視頻等方式進行預習,之后再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深層次的互動交流,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流程有效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集中性,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內容不是隨意的,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翻轉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在基于教材知識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需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及重難點進行總體的把握,并在此基礎上參考教學大綱要求形成明確的教學目標,之后再對學生需課前自主觀看和學習的視頻等方面資料進行層次化的設計,細化學生的學習任務,以便其在視頻觀看過程中能夠更加有指向性地進行探索、思考,更好地完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學期數學圓柱體及圓錐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視頻中錄入現實生活中圓柱或者是圓錐形建筑體等其他物體,引發學生對其的形象感知認識,之后再引出其體積、表面積的測量或者是計算公式等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成功應用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時,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五官感受,集中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以更好地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完成答疑解惑任務,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成立合作性學習小組,留給學生充足的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學習環境,在這樣的探討環境中,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往往很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二是教師應致力于營造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既要確保課堂師生交流間關系的平等性,亦要善于抓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打破其思維的局限性,主動、詳細地講解疑難點,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三是驗收課后反饋,總結課堂收獲,即在階段性課堂學習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驗收,并對階段性知識結構進行更加完善的總結和補充,更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可知,翻轉課堂的優勢決定了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因此,為進一步提高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并保證其實踐的可行性,應在基于翻轉課堂的背景下,積極制定相應的優化教學策略,保障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