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倩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小店鎮中學,河北 保定 071300)
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它具有較強的情感特性,是其它藝術學科不可替代的。音樂教學是以審美為核心,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音樂文化素養。在音樂教學中采用情感教育方式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情感教育是解決青少年情感問題的重要方面,青少年階段不僅是長身體、學知識的重要的階段,也是培養高尚情操的關鍵時期,怎樣實施初中音樂的情感教育是現在急于解決的問題。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而情感教學是教學實踐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課程概念下的音樂教師要本著“知識教人,情感育人”的基本原則,不斷探求教育的途徑,努力創新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感。作為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情感既是提升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也是音樂教學中比較關注的。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牢牢把握情感原則,通過各種方法努力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在學生充分理解各種音樂要素的同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想象空間。結合實際進情況,根據各種要素進行全面的分析,有目標、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發揮自主的想象。例如,在教學“奧林匹克風”內容時,教師不要單純的介紹有關奧運的知識和特點。而要讓學生首先欣賞一些有關奧運的主題曲,意圖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很多通過這個方法很多學生被歡快的音樂旋律吸引,不少學生竟然情不自禁的伴隨著音樂的節拍舞動起來。學生通過想象對音樂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這就大大促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讓教學氛圍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教會學生唱一首歌并不難,重要的是怎樣讓學生充分的體驗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使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演唱中受到音樂的滋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音樂作品有個良好的把握和深層次的理解,懂得怎樣通過音樂中的細節來體現其要表達的情感。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用怎樣的力度和速度來演唱這首歌,用怎樣的語氣或者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生動、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在心靈的情感上有所觸發。
創設情境,培育情感。這是新課改下教學新理念在教學中的又一重要手段。形象、生動、具體的情景創設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近乎真實的體驗、感受音樂作品的創作及表現,注重了'人的發展';情景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體驗、感受音樂的機會,營造了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過程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塑造了學生的人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設了空間、搭建了舞臺。在《音樂之聲》的主題插曲《DAORENMI》中,讓學生到操場上畫方格邊跳邊唱,下課后問幾位同學這節課有什么感受,都說:‘很快樂,很輕松’,有的還說:‘沒有壓力,這是我們上的最快樂的一堂音樂課’。情景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同時也使學生的人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一種新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所孕育的情感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這很重要,也很難得,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美與情的展示中使自己的人格、心靈得到了凈化。
音樂需要渲染力,聽者更能體會這句話。在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渲染力,無非是聲音。老師甜美的語言,高亢、嘹亮的歌喉無非是與學生傳遞情感的最有力武器。同時巧設小情景、以聲傳情也是情感教學法的一個重要手段。
首先,語言優美,聲聲入耳。柔美、富有磁性的語言有豐富的感染力,是激發課堂活力的催化劑。音樂老師的發音、語調、語速、語言的力度等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吐字準確,發聲方法正確,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把握準確,以恰當的速度、力度和音量表現出來,把歌詞朗誦的生動、清晰、悅耳,進而表現出天然的節奏感與音樂美。舒展優美的語言,情感真切的語感,會讓學生身臨其境、浮想聯翩,讓學生在詩一般的語言中感受美、體驗情從而融入歌曲的意境中,達到以聲傳情。
其次,規范范唱,以聲動情。范唱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的范唱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歌傳情的作用。教師用熟練、規范、流暢、含情、傳情的歌聲去打動學生,使學生通過聆聽,被老師美妙的歌聲中蘊含的情所打動,就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唱愿望,就會帶著感情自然的演唱和表現音樂。
總之,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動腦,組織好各個環節,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感受音樂的情感。同時,還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平等相處,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讓美的音樂去觸動他們的心弦,喚起其最美的感受,讓音樂與孩子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