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華
(貴州省銅仁市第十五小學,貴州 銅仁 5543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調動其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自覺學習,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多媒體融入圖形、文字、影像、聲音、動畫等方式呈現信息,大大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多媒體課件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斷給學生創造成功的喜悅,激發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教師開展教學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例如:在做小學數學“轉盤”一題的練習時,先讓學生想想、說說,指針停在紅色區域和黃色區域的可能性哪個大,再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操作檢驗他們的分析是否正確,通過2到3次演示,反復刺激,既加深了對新知的認識,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樣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思維,使他們想學、愿學呢?在教學中,筆者采用“故事激趣”、“以景激趣”、“以樂激趣”、“以片激趣”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自覺地積極地進入學習活動之中。
如教學《利息的計算》時,筆者攝錄了一位叔叔到銀行取錢(定期)的全過程,并把攝錄的過程輸入電腦里。上課時,筆者就把這個過程播放給學生看,學生的視覺得到充分刺激,個個認真觀察,興趣盎然。學生看后,再引導學生思考:銀行為什么會多付給叔叔一些錢?這多出的錢叫什么?這時,學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漲,都想知道其中的奧秘。這樣的情景設計,既激趣又設疑,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意愿,從而把注意力和思維都凝聚到了新知上。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反映。思維的創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良好的思維能力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依賴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教師要為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幫助學生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增加思維的自由度,鼓勵學生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互相討論,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來輔助,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更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比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課件:一個家庭有3口人,爸爸、媽媽和小明。媽媽回家,帶回來13個蘋果。首先,媽媽拿出1個蘋果,讓小明平均分成3塊,每人1塊。接著,又讓小明把剩下的12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也是每人1份。全班同學圍繞老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1)兩次如何分?(2)在兩次中,分別可以把什么看做單位“1”?(3)如果用分數表示,兩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數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是多少?等等。在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的翅膀,獨立思考問題。這樣不僅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隨著教學過程深入進化,被激化的各種教學矛盾不斷化解。師生對某一知識點認識相互統一。此時,在教師主導作用下,發揮多媒體容量大、信息轉換方便迅速的特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整合,起“同化”作用,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內在的遷移。
如教學《除法兩種分法》這一課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低且該課程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情況,筆者設計了一個“小袋鼠套圈”的動畫:有12只套圈和1只小袋鼠,同時出現這道題:從12只套圈中拿出3只套在1根柱子上,接著又拿3只套在另1根柱子上……12只套圈套完,正好套住4根柱子。學生根據這個動畫效果,很快列出算式:12÷3=4(根),學生也很容易說出算式的意義。教師可問:“同樣是12只套圈及4根柱子,每根柱子套3只圈,為什么所列算式不同呢?比較兩種算法有何不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較異同,得出結論。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多種動畫,要求學生根據演示列出算式。如:6個柱子24個燈籠等,屏幕上出現兩種不同分法,讓學生列式等,從而深化除法兩種分法的意義,讓學生更加明確。同樣,利用多媒體儲存容量大、信息多的特點,再加上生動的畫面,靈活的交互性,可適當加大學生的練習量,學生做練習不再覺得是苦差事,而是每次做完后,還有意猶未盡之感。
增加密度,強化表象,不斷再現思維過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進行抽象概括,學生能有效建立起正確的概念。通過動畫演示,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同時感知,在頭腦里留下表象,在比較及討論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兩種分法的意義,從而建立知識結構網絡,使學生的認識過程由局部逐步擴展為整體,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總之,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一種趨勢。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它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趣味化,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選擇和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努力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用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學手段去教育學生,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