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文
(山東省聊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顧官屯鎮中心小學,山東 聊城 252211)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觀察現象,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的過程。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新的課程標準,科學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在新的<<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所謂科學素養主要指四個方面:一是科學知識與技能;二是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科學行為與習慣;四是科學精神、態度與價值觀。小學科學教學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實驗教學是小學科學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認知科學最基礎的知識。那么,如何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這對于我們是一次新的挑戰,也是探索新的領域,下面我從科學實驗教學的實踐出發,淺談一下如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良好的課堂常規是上好科學課的基礎。那么如何保證農牧村學校開展實驗教學?首先要重視學生課堂常規的建設,要針對性地提出科學課課堂常規要求,要做到人人參與、有序實驗、動靜結合、大膽發言。因為科學課又有別于其他學科,尤其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要“動靜結合”就是指當思考時、匯報時、記錄時要做到靜;當討論時、實驗時要動起來。動與靜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常規要求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只有堅持抓好,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科學習習慣。
科學實驗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分組實驗教學是由科學課的教學理念與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所決定的。那么如何發揮好小組學習的功能,來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是所有科學教師追求的目標。首先要讓同學自行分組介入合作進行現場觀察,教師及時提供有效的點撥,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實驗任務,實驗角色。其次對分組實驗任務還不清楚的,教師應耐心反復的向學生說明內容和操作程序。并在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干預指導。對于那些提前完成任務的小組,教師應對他們進行檢查并給予肯定,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共同討論,相互交流。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擔負起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教師的工作重點是精心設計并積極推動合作學習的開展。在發揮小匯報員主角作用的同時,也要重視其他學生的補充,要讓每位學生的發言成為全體學生探究、學習的資源。教師不能將自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分離。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像一個“磁場”,它吸引著學生進入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例如在教學《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設計了一個實驗,把一團餐紙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讓學生預測,紙巾會被水浸濕嗎?你能說出其中的緣由嗎?創設的情境已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問題的提出立即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欲望。
精心設計好實驗方案是順利進行科學實驗的保證。在科學探究實驗活動中,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愿望。教師要制定一系列的實驗規則,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學生不按規定操作,導致實驗現象出不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實驗前教師沒有把實驗的方案設計好或者是設計得不夠合理造成的。預測是對事物發展變化的一種預料和猜想過程,是對事物發展的結果進行的一種假設性解釋,分工協作,做好觀察、觀測和記錄。因此,在探究性實驗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給本小組的同學分一分任務,如誰做實驗預測員,誰做實驗員、實驗記錄員、匯報員、實驗器材管理員等,讓他們通力合作,完成好每一個觀察、觀測和實驗。
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產生于動作。在活動的實踐中,學生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如我在教學《沉浮的秘密》一課時,在學生了解了物體沉浮的規律后,要求學生實踐自制“潛水艇”。有的學生找來兩個裝眼藥水的玻璃瓶,用膠布把大口連接起來做成船體,再在兩端小口各套上一段自行車上的氣門芯,一段插入水里,一段露出水面含在口里。想讓它沉,就吸出瓶里的空氣;想讓它浮,則用口吹進氣體,使水排出。在這個實踐制作活動過程中,無疑增強了學生創新的思維與能力。當然,創新能力只有經過反復的實踐才能形成和增長。所以,突出學生的實踐性,讓學生經歷“搞科學”的過程,比獲取最終結果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科學課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做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為一名科學教師首先做的是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激發起學生探究科學現象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
總之,小學實驗課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培養,才能逐步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