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斕
(吉林省長春市德惠市第二十一中學,吉林 長春 130322)
地理學科厭學學生的主要特征是指學生對學習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進而對學習產生冷漠態度、厭煩心理及其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方式。初中地理學科厭學學生的主要表現分類說來大致有:一是心智活動差,對各學科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堂學習、課外作業等學習活動中,完全處于消極被動狀態。二是從學習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方面,隨意性和多變性大,厭煩并明確表露出不愿在學校繼續學習的意愿;三是因不努力學習致使學習成績差又毫不在乎,混日子、等文憑,形成惡性循環。地理學科厭學學生對學習都是由厭煩、厭惡再到厭恨,最終厭棄學習,他們愛尋找別的途徑實現所謂的“自我價值”,在學校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破壞性。
初中學生地理學科厭學的影響因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學生自身因素四個方面:
社會的高速發展,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面對不好的一面,中學生抵抗力較差,易受影響。第一,物質方面,外界物質方面的誘惑有很多,最為明顯的就是電子產品的盛行,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很好奇,他們沉迷于網絡游戲,不可自拔。隨著手機的普遍,他們有各種聊天工具,而手機功能的如此強大,對這些孩子們產生了很大影響,看了不該看的東西,交了不該交的朋友。第二,思想方面,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對初中學生們有了潛意識的影響,如“上學無用論”、“畢業就失業”等言論的瘋傳,在這個物質化、拜金化的社會,太多人崇尚金錢,他們潛意識的認為不上學也可以賺大錢。
素質教育雖然在實施,但學生的學習壓力依然很重,根本沒有得到減輕。作業過多,每天放學后及周末、假期,許多孩子都要上課外輔導班,這樣就剝奪了本屬于孩子們休閑娛樂的時間,在孩子們的眼里每時每刻都在學習,甚至每天晚上連他們的睡眠時間都無法保證。另外,師生關系也會對學生們的學習產生影響,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孩子們的學習,而不好的師生關系則會讓學生們失去對本科目的興趣,從而有地理學科厭學心理。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的好壞與家庭教育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父母的言行有意無意之中給孩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不當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如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采取的教養方式易走極端,或過于嚴厲要求,或放任不管、過度溺愛,這都對學生的學習心態產生不良影響,產生地理學科厭學。
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動機缺失是導致地理學科厭學的重要原因。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無動機,即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機來啟動學習,而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通過老師逼、家長壓,他們也能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則是負動機,這部分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從家庭或者社會那里接受了某些錯誤思想,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個體生意且財源茂盛的家長們,往往在不經意間誤導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地理學科厭學而追求享樂。
對于中學生地理學科厭學心理的預防與矯正,理論上策略很多,但各有不同。做為教師我們要關心、愛護學生,樹立典范;明確學習目的,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專業興趣;采用“樂學法”教學。充分調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感受關愛;教師還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臺是治理地理學科厭學的支持力;學校、社會、家庭相互配合是治理地理學科厭學的凝聚力。
教師要采取適當有效的教學策略,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學工作中傾注滿腔熱情,相信每個學生都會發展成才;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理念、飽滿的教育熱情、嚴謹的教學態度,營造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以此來克服學生地理學科厭學心理,避免學生地理學科厭學行為的發生。具體做法如下:
1.尊重關愛。中學生正處在人格趨向健全、心理逐步成熟的發展時期,尊重和關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樂學、師生情感溝通的基礎,教師要面向全體,善待每個學生,關愛每個學生,幫助每位學生樹立成才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產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贏得所有學生的尊敬。
2.欣賞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缺點和問題屬于正常現象。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合適的期望目標,采取與學生情感接近或相容的態度和方法,在理智閃光的同時給予感情投入,善于發現其長處并由衷地欣賞,形成和諧的情感基調;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不能一味地指責或當眾訓斥,少一點審查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從思路方法、興趣態度等方面尋求閃光點給予肯定,使學生每次學習都有充足的信心和愉悅,幫助他們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在成功或失敗的體驗中不斷努力。
3.激發學習動機。學生都有學好的動機,教師要發掘教材思想性素材,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責任與國家建設的使命是緊密結合的,要幫助學生將個人目標同學習目標結合起來,喚醒學習的內部動因,強化其內驅力,增強其自制力,提高學習自覺性,讓學生在不同的時期有所發展、在不同的領域有所提高。這樣學生認為學習有必要、感興趣時,便會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去對待,而不是只當成一種沉重的負擔。
總之,中學生地理學科厭學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復雜的一種社會現象,涉及到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等多個方面,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研究,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更需要中學生本人的自信自強與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