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重慶市南川區黎香湖鎮中心小學校,重慶 南川 408400)
在大多數的學生和家長眼中,美術只是一門成績不計入總分的副科,是一門讓學生放松心情的玩耍課。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美術作為一門開設歷史久遠的學科,一直以來都在平衡個人的狀態情緒、雙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特別是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開設美術學科更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美術,更要重視如何把美術教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至于具體的教學方法觀點則展示如下。
美術學科的教學情境是完全區別于其他各種學科的,美術教學情境中蘊含更加豐富的創造性、趣味性和實踐性,極大地削減了其他學科情境中的嚴肅感和枯燥感。因此教師也必須要根據自己所教美術的內容,合理運用好各類教學工具、互動活動等來改善情境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針對小學美術創設的情境,教師需要抓住“趣味性、生活性、實踐性、情感性”這四個基本的要點。首先,教師要充分突出小學生作為課堂中心的地位和價值,堅持教學方法的運用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思路、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激發學生的情感,將放大學生的優勢和特征作為創設情境的起點。其次,教師情境創設的過程要充分結合游戲互動、多媒體、實踐活動等,豐富情境創設的素材和資源,將課堂的氛圍營造得更具有多變性和趣味性。當然,這些工作的完成還必須完全建立在美術學科的基本特征與屬性上,既緊密貼合美術教學的實際,展現美術的別樣特色,又有效吸引學生,打造氛圍濃厚的教學課堂。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被課堂吸引,從而不斷激發學習美術的欲望。
多媒體是一種針對小學教學來說十分有效的工具。一方面,它具有能夠極強的實用性。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對于要講解的內容都是記錄在備課本中,或者儲存在頭腦中,這就造成了教師課堂上調用信息的速度可能會跟不上講解的速度,調用信息的正確率得不到保障。而有了多媒體的輔助之后,教師就可以將課堂上要講解的內容可視化和實時化,譬如一邊講解一邊展示PPT,一邊播放視頻一邊講解視頻中的細節。這樣一來,課堂教學的節奏就會更加緊湊,既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美術學習框架,又提升課堂內容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它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和豐富性特征。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思路全靠語言來組織,講解的素材全靠實物展示和學生想象來構建,所以教師容易產生教學疲勞,學生容易出現興趣和想象力的下降。而隨著多媒體在課堂上的運用得到推廣之后,教師就可以充分用好網絡中的美術圖片、視頻和文字等資源,既實現課內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多樣,又做到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
美術教學不僅僅是局限于課堂的一時教學,更是學生在課堂外、在生活中同樣需要不斷學習和積極運用的內容。因此,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制造豐富的創作、鑒賞和操作機會之外,還要抓住課后的時間和機會,為學生構建更加開闊、開放的美術學習平臺。例如,在學習完剪紙這一章節的課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間的時間隨意創作,制作窗花、貼畫等剪紙作品。然后利用一節班會課或者休息課,讓學生用這些作品來裝點我們的教室,將學生的學習環境打造為一個色彩豐富、元素眾多的趣味場所。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感受,又能夠鞏固學生在課內的剪紙學習成果。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以更加主動、積極、創新的姿態投入到美術學習中來。
針對小學生熱愛生活,愛好玩樂的性格,教師有必要對課堂進行延展,將課堂從教室向更加廣闊、自由、豐富的自然環境、人文生活中拓展。一方面,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這堂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合理的學習場所。譬如在學習到傳統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場所安排在展覽室、圖書館或者博物館中,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在學習到寫生藝術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花壇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色、景物來創作,一邊觀察一邊描繪,在自然中獲得創作的靈感,在創作中提升美術感知力。另一方面,在課外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去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感悟生命。從一朵花的開敗中去體會美的流逝與再生,在觀察建筑物中去感悟美學知識運用的價值,從觀察人們的行為情態中去捕獲細微的線條、色塊變化。有了這樣的積累,學生就能夠不斷豐富自己作品中的情感內涵,獲取美術創作的靈感,提升美術學習的積極性。
美術實踐是學生從動手創作中獲得美術靈感,掌握美術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過程。而要培養學生更加綜合的美術素養,教師還必須要提高學生美術觀察、判斷和鑒賞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之上,進一步重視課堂中的美術鑒賞教學,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和理解美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到中國燦爛的傳統文化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中選擇歷史名家的講課微視頻,針對例如陶瓷、書法等藝術作品開展一次專題的講課活動,借助大師的研究成果和講解語言來挖掘藝術作品中的細節與內涵,幫助學生從作品的細節之中發現藝術家在創作、雕刻藝術作品時的情趣與審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一些教學課堂中播放紀錄片幫助學生了解某種藝術流派的發展起源,了解某一藝術家的生平經歷等等,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欲望。
綜上所述,實現高效、有趣的小學美術教學并不缺乏方法,真正缺乏的是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決心和創新意識。小學美術對學生來說本身已經是一門新奇好玩的學科了,所以教師只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其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改善和優化,使之更加適應小學生的基礎條件與發展目標即可。同時,教師還要進一步挖掘美術的實踐潛力,積極從講授式的課堂向實踐性的課堂轉變,提高學生動手繪畫、鑒賞觀察的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全面、感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