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芳
(河北省文安縣日上小學,河北 文安 065800)
新課程教學改革強調素質教育,重視人的發展,提倡課程與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而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來指導教學實踐尤為重要。那么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如何改革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現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問題,試述如下: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那么,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論原則,通過教與學雙邊活動是否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是否促進每個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和提高各種數學能力,完善人格,獲得全面的發展。為了更清楚地了解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程序特點,我們把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程序與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課堂教學程序作一比較:
傳統教學程序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程序
1、教師復習課內的相關知識。
2、教師引出問題、任務與主體。
3、學生參與教師所預期的推導過程。
4、全班同學歸納學習結果,統一理解和表達方法。
5、課程練習,鞏固新知識。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將傳統的教師中心讓位于學生中心,將傳統的知識中心讓位于問題中心,將傳統的知識技能中心讓位于分析解決問題中心,這是數學新課程教學實施中教學程序評價上最明顯的一個改革。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使教師懂得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確立起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同時,使教師懂得,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改革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教學“三維”目標并重,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必須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此,教師必須樹立新的課程觀:從文本走向體驗,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師要貫徹落實好教學“三維目標”,就必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在新的課程標準實施時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
例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設計《購物中的百分數應用》學習活動:⑴好消息:本店有商品一律按80%出售,歡迎選購。(出示商品及價格)請你選擇最想買的商品,算一算打折后要花多少錢?⑵新年即將來臨,我想買一臺彩電,請你參謀去哪家買好。購物中心:本店品一律降價30%。新世紀商場:在本店購滿1000元商品送300元。家電城:本店商品一律打七折。教師通過創造性地設計,將知識鑲嵌于“購物”這一現實生活中,通過“請你選擇”、“請你參謀”等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使數學教學由“知識課堂”實實在在地走進了“生活學堂”,變“學知識”為“學經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鮮活和有意義。
教育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難點,學生評價又是教育評價的核心內容,要使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必須建立與之配套的反映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評價體系。
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實現預定發展目標。在人文精神的指導下,關注學生的尊嚴和感受,注重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也是實施發展性評價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師把發展性評價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始終,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教育功能,突出評價的發展功能,本著“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的理念,在每堂課的教學中,注重人文關懷,創設“尊重、理解、關愛、賞識、激勵、愉悅”的新型課堂氛圍。例如解答“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松樹和柏樹,一共栽了120棵,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4倍。松樹和柏樹各栽多少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按不同的比較標準得出不同的解法:⑴用方程解;⑵用按比分配方法解;⑶用倍比關系方法解;⑷用正比例關系方法解。此時,學生積極地對每一種方法作了評價,被評價者有的露出了笑容,有的著急地為自己解釋思路,課堂上學生探究的氣氛濃厚,活躍了學生思維。
老師充滿激勵和關懷的語言猶如催人奮進的號角,鼓舞人心。老師充滿激情和真情的語言賞識評價,將幫助學生建立起比金子更寶貴的自信。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 “即時評價”、“延時評價”、“包容性評價”等賞識性評價方法。當學生表現優秀時,迅速中肯地“即時評價”。例如,讓其他同學用掌聲夸獎他;或是告訴他:你真棒、你真會動腦筋,或是對他點頭贊許。用激勵性的語言、行動迅速地充分肯定成績和進步。當學生表現欠佳時,充滿期待地“延時評價”。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夠準確時,我會說:請你再想想,把事情說得更清楚一些好嗎?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暢所欲言、相互啟發,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妥善機智地“包容性評價”。例如學生的回答出現錯誤時,我不但不責備他,反而鼓動全班學生學習他那種敢想敢說、不動就問的精神。傾注“人文性”的評價,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對話,賞識學生的閃光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鼓勵和尊重,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增強,潛能得以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