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偉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女山湖中心小學,安徽 滁州 239400)
前言: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領域當中,小學語文的學習是重中之重。因為語文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其他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在語文的基礎之上進行。而名著導讀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想要做到這一教育教學工作,就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有的放矢的實行教學過程,如此才能大幅度的提升小學語文名著導讀的教學效果。
如果想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提升自己的讀書效率,讓自己有很大的收獲,就需要選擇一個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且在整個名著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的正確引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在名著導讀的過程中,教師放任學生自行閱讀,盲目的去摸索讀書的方法,那么所得到的收獲就會微乎其微,并且小學生的各個方面都處于成長階段,在名著導讀的過程當中沒有一個正確的引領,很容易養成一個錯誤的閱讀習慣。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能夠知道他們目前正處在人生中的過渡時期和成長時期,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并且各個方面正處于逐漸養成的階段,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來說不是很高,在面臨對書籍選擇時會存在一些考慮不周的地方。因此,教師要針對這一種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向學生們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書籍。選擇一些內容生動有趣,知識性強,易于被學生吸收領會的名著,如《西游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愛的教育》等[1]。
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只有興趣才能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基于自身的需求來主動探究新知識。那么,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心態發生轉變,從“老師讓我學”變成“我自己要學”是目前教育教學領域需要著重研究的要點[2]。
一般來說,名著都是比較厚,字數比較多的書籍,學生一看到這種書籍,就缺乏興趣,沒有閱讀下去的欲望和動力。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用新穎的圖片、視頻、音頻、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這些名著產生好奇心,進而產生閱讀的興趣。
一般來說,通過視覺方面的刺激能夠激發出學生對名著的興趣,并且還能夠在根本上降低學生們的緊張心態,盡可能的放松心境。比如說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室進行名著導讀的課程教學,以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為例,教師先進行作品簡介和作家介紹,讓學生們對作品的大概背景自己作家的創作思想進行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通過圖片來對巴黎圣母院進行一個介紹,讓學生對其進行了解,產生好奇心,想要對名著的內容進行了解。在這一情況下,教師可以向學生們介紹這兩本名著,讓學生在休息時間或者放假的時候對這兩本名著進行閱讀,在閱讀結束之后寫下自己的讀后感想。
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對名著電影的部分片段進行播放,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以及閱讀興趣。并且一般來說,一些名著的電影片段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產生學習興趣,通過電影所播放的內容,對其所需要閱讀的名著產生好奇心,進而產生出一系列的閱讀行為,從而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名著所講述的內容。畢竟學生的自主學習所產生的印象是最為深刻的。只有自己產生了學習的欲望,才能夠更好的加深學習和閱讀的印象,進而提升學習效率。打個比方,教師如果想要推薦學生們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那么刻板的去教學,所產生的學習效率是非常的低下的。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實際的學生學習特點,找尋相應的電影片段,在《魯濱遜漂流記》的名著導讀課上,教師可以找《荒島余生》的電影片段,進而在上課時進行播放。例如播放這樣一個電影片段:主人公處于一座荒島,赤腳艱難地走在水中,腳爛了,鮮血從紅腫的腿腳上流出來。主人公咬著牙,脫下上衣,把它撕開,包裹在腳上,掛著根子繼續前行。主人公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才出現這一幕呢?學生都很想知道。這時候就可引導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在此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閱讀情況制定一個課后作業,比如說寫一篇《魯濱遜漂流記》的讀后感,說出自己在看完這個名著之后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課堂上,也可以給學生時間,進行自行的探討,說一下自己對于名著的理解,這對學生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3]。
結語:通過上面所講述的內容,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目前我們國家對于語文的教育教學已經越來越重視,在這之中,名著導讀是更好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的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心理特點、年齡特點來進行名著導讀的引領,讓學生對書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