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晶英
(江西省貴溪市實驗小學,江西 鷹潭 335400)
小學數學中的練習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線。無論是數學知識的探索與獲取,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技能的形成與熟練,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體驗與豐富,以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的取向與體驗,都是通過練習,通過對具體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來實現的。因此數學練習課設計的質與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是否體現“以生為本”有利于學生去探索研究問題,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空間,有利于學生對現實社會和生活問題的解決與思考,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一)明確練習的地位。信手翻開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不難發現每一小節,每一單元的結束都會出現相關的練習。心理學認為,一個正確認識的獲得,總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反映在教學規律上,學生要獲得知識和能力,也需要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從教學的課時安排量來看,每上完一節新授課后,無論新授課的課堂教學效果有多高,教師都會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可以看出小學數學中的練習占了整個小學數學教學時間大約30%。
(二)了解練習的作用。一是及時消化鞏固新知。“練習”就是指反復學習以求熟練.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就老師方面說,采用種種有效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教導學生練,固然極為重要,而督促學生認真練,經常練,尤其是奏功收效的關鍵等必須督促學生循規蹈矩地練,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純熟,再也丟不了了,學生身上才真正有了這項能力。”不僅是課內練習還是課外練習,它直接目的就在于促使學生及時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使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技能,技巧與智力。二是培養分析問題習慣。教學中我們應該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思維的方法,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學生去推理,去解決問題.在不斷進行思維練習的過程中,提高的,同時也檢驗學生獨立學習數學的能力。三是反饋信息調整教學。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的數學知識,可能形成正確的數學認知結構,也可能形成錯誤的認知結構,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練習檢查和了解獲得反饋信息達到對學的全面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數學練習活動中的學習方式應該不是單一的,任何時候學生學習數學都不應是被動吸收,機械地操練,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生動的數學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我們強調讓學生通過動眼觀察,動口表述,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多種等途徑來學習數學,而每種途徑的練習,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練習課是“以練習為主”,“適當指導”,做到“導、練、議、評相結合”。這樣既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法。而在練習課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就體現在教師的精心設問和巧妙導語上。教師應當做到:(1)應在重點練習題的解題依據處設問;例如四年級數學下冊三位數乘兩位數單元中積的變化規律的練習,a×b=320,則(a×5)×b=( ),a×(b÷4)=( ),在學生回答出結果后教師要問一問“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呢”、“為什么要這樣算”,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積的變化規律做到了然于胸。(2)在解題錯誤的錯因處設問;同樣是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單元的內容,計算304×27時,先算( )×( ),再算( )×( ),有的同學寫先算7×304,再算2×304,還有的寫先算20×304,再算7×304,兩種錯誤的寫法都可以反映出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沒有掌握。雖然在筆算時能正確進行計算,但對計算的原理沒有從根本上弄明白。(3)在提示知識內在聯系,探求知識規律處設問;(4)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例如一題多解的題目,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去考慮問題。(5)在各個環節的銜接處做到承上啟下,自然過渡。教師極具引導性的語言,能引領學生踏過學習的荊棘叢,走向知識的開闊帶,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編織出一張知識的大網,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發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表示,我們不僅要讓全部學生都接受著數學教育,而且還要注意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作為教師,必須滿足他們在數學上的需求。所以,在設計數學課堂中的練習時,應該時刻注意教學的層次化。應該從每一名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學生掌握新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能夠顧及每名學生差異性的優秀練習。另外,在設計時還需注意難易程度的變化,結合學生的自身發展情況,用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來練習,要循序漸進,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總而言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秉持這樣的理念,我想,練習課的設計之路將會越走與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