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弘梅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第四小學,內蒙古 烏拉特前旗 014400)
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數學學習中,還要逐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現將改善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總結如下: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可見興趣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數學教師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應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然后,根據學生在各年齡段身心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1]。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趣味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開展多種類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以及觸覺上受到強烈的刺激,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教學改革發展要求,樹立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的教學理念,為課堂開展的趣味教學活動融入多種知識性的問題,在活動中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的關系,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趣味課堂教學中,實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與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相比,將數學課堂構建成趣味課堂,是圍繞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的綜合學科精心打造的,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活動中進行數學學習,同時在活動中將抽象性和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準確的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當前的課堂中開展趣味性教學,教師應按照以下幾點要求制定教學目標:第一點,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應增加聯系生活實際的問題;第二點,為學生準備具有挑戰性問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第三點,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起到輔助作用;第四點,組織學生建立小組進行學習,在組內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例如,在講解《認識平面圖形》知識時,教師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圖形,將自己認為的平面圖形展示在課堂,讓學生介紹自己選擇的圖形為什么是平面圖形。學生在將自己選擇的圖形展示給同學過程中,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教學主體作用,又能讓學生在介紹圖形時,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要求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更多的實踐活動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同時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手腦的協調有較強的鍛煉作用,而且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更加深刻的記住數學知識。
例如,在講解《認識軸對稱圖形》知識時,教師將具有軸對稱特點的物體,如籃球等,讓學生通過對物體的觀察,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加強學生課后的實踐活動,并為學生準備具有趣味性的課后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后練習時,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為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創新型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創新的環境中培養創新思維。在創新型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師首先保證學生所處環境應為輕松活躍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當然教師在營造創新型教學氛圍過程中,應按照以下幾方面要求進行:一,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尊重每個學生,讓學生在無拘束的環境中鍛煉創新能力與思維;二,教師應提供充足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大膽的發言,使課堂教學環境更加活躍熱烈,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位置與方向》知識時,教師在課堂內站在不同的位置,讓各個方向的學生描述與教師間的關系,并且鼓勵學生站在教師的位置,體會在不同位置學生從不同方向獲得到的感受。另外,教師還應鼓勵坐在座位上的學生,根據自己的位置判斷與教師的方向,并想象為什么在不同的位置,方向與位置間的關系到底是怎么樣的。通過將抽象的問題的具體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在重視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應重視學生課后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課后練習鞏固學習到的知識。根據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將學生樹立為課堂教學主體,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制定課后練習題目,讓學生由傳統的被動練習轉為主動學習。教師在制定練習題目時,應保證題目具有全方面、多角度的特點,讓學生練習到所學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另外,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還可以適當增加趣味性練習題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練習獲得應用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比較數的大小》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雞兔同籠的形式,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后練習中。另外,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既能減少教師書寫練習題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使用在指導學生練習過程中。還能促使學生在多媒體設備的吸引下,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課后練習,有效提升課后練習效率。
數學是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的綜合性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增加適當的生活例子,讓學生通過數學的方式解決生活問題,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實用性[2]。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知識時,教師將生活中與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問題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問題進行該知識的學習。在進行實際生活例子學習時,學生不僅將培養自己的想象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而且更加熟練的將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對提升課堂數學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創新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創新課堂,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并且增強課后練習以及引入適當的生活實例,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