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平
(新疆第一師一團中學,新疆 阿克蘇 843000)
一團金星雙語幼兒園擔負的是一團民族地區6800多名維族農民和2800多名民族流動人員的孩子三年學前教育的重任。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原因,我區維族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宗教意識濃厚、受教育意識淡漠、關愛孩子不夠、家長配合不足,致使適齡幼兒入園率偏低、遲到率較高,最基本的接送孩子都不能做到,幼兒日常行為習慣較差,入園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民族幼兒園教育培養的目標是什么?我們怎樣開展幼兒的養成教育?作為鄉村民族幼兒園,我認為:努力提高民族教師、幼兒的國語水平,加強國語教育,加大對非法宗教的認識、愛國主義、感恩,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等方面的教育在我園尤為重要,他是確保民族地區安全穩定、長治久安的長效教育機制,幼兒的養成教育同樣是幼兒園生存、立足的基礎,是當前社會、家長、領導的殷切希望,是衡量幼兒園辦園水平的重要依據。為九年義務教育順利開展,為幼小銜接奠定國語基礎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幫助民族幼兒塑造健全的品格,使其能成為一個風格高尚、講民族團結、牢固樹立兩個離不開的思想,淡化宗教意識,宗教氛圍,強化科學意識,做一個能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益的人,這是我園德育工作的宗旨,也是我園工作所追求的方向。如何做好這一點,我認為最佳的方式就是“以課堂活動為載體,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許多教師認為:“對學生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情,自己只要上好課管好幼兒不出事就行了”,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也是不負責的,幼兒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在于傳授生活常識,培養國語語言和活動能力,也應肩負起塑造幼兒健全品格,完成德育、教育的使命。科普知識、行為習慣、國語教學是幼兒在園學習生活的主體部分,占幼兒大部分時間。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陣地,用課堂知識滲透德育,讓民族孩子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的熏陶與感染,達到潛移默化改變其行為習慣的效果。
一、培養幼兒教師德育滲透的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以下思想:
1.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養成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教育應為每一個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2.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3.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幼兒園教育應豐富幼兒的生活,滿足他們身心發展的需要,幫助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4.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
言傳身教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經常、最基礎的途徑,它對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師均要教書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綱要》的實施看作是各科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讓所有在園教職工能認識到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幼兒園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務。而應該是所有在園工作人員的任務,都應該成為德育工作的教育者,教學領導與教學一線教師應切實改變觀念。幼兒園不僅僅要對在園幼兒負責,更要對幼兒的成長負責。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使教師們認識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幼兒教師是塑造幼兒靈魂的工程師,教學活動與教育結合,自覺地、有計劃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的滲透,更好地育人。
二、明確培養方向,加強師德教育
幼兒教師是園內教學活動的主導,是德育滲透工作的實踐者, 因而幼教的形象,人格對學生會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幼教的作用對幼兒產生的影響往往超過其所教學科知識本身。試想:一個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魅力的幼兒教師,雖然不一定會使教出來的幼兒道德敗壞,人格扭曲,但決不可能完成學科德育滲透任務,不可能促進幼兒健全高尚人格品質的養成!我們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極高的學科素質、文化底蘊,還應該具有誠實、樂觀、自信、熱情、多藝的品質,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極高的親和力。只有這樣,幼兒教師才會充滿人格魅力、充滿愛心,只有充滿人格魅力和愛心的教師,才會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品質的學生。因此,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師德修養培訓,將師德修養作為評價教師首要依據,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確定目標挖掘素材,創建氛圍發揮功能
學前教育所有的學科都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更是強調了德育目標。如何有效地、科學地挖掘教材中德育內涵,將德育內容與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是落實德育滲透的核心工作。為此,幼兒園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各科教研組要以《綱要》為指導,根據民族地區的特點,認真學習,討論研究,明確本學科德育滲透主體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加強民族團結,理解尊重各民族文化傳統,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第二是要根據幼兒學科特點的主體德育滲透目標,結合教材,組織全組教師討論,將它作為教研組確定德育滲透集體備課的主要任務,發揮備課組集體力量,從教材中找到德育滲透與學科知識的結合點,作為課程教學德育滲透的載體。
四、加強藝術與技能課程,促進學生行為習慣養成。
五、加強評價機制,保證德育滲透工作正常進行
為保證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全面、正常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管理機制。我園從2013年開始把“德育滲透”學科教學作為幼兒園教學常規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班級評比、班主任考核,在對教師教案檢查中,都占有重要分值,由德育工作分管領導負責檢查教師教案中德育滲透的內容以及滲透的方法。在學生評“教”欄目中,將教師的親和力、修養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依據。在我園評先評優中,亦將德育滲透內容與滲透的方式作為評選的主要條件。在德育滲透管理機制方面針對民族學校的情況,做了一些積極的努力,但我們也深切的感受到,學科德育滲透評價機制仍然滯后,缺乏系統性的評價手段,這嚴重制約了學科德育滲透的健康發展。
“播種春天,收獲希望;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痹趯W科德育滲透的探索與實踐中,民族幼兒學生在行為習慣、對宗教的認識、班風、園風、學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轉變,但有很多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商榷,還有許多工作有待我們完善;我們希望經過研討集思廣益,引進先進幼兒園的經驗,一定能使我們一團金星雙語幼兒園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