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小華
(三門峽市陜州區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更是愈來愈高。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同時也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為了使中職院校學生取得更好的發展,中職院校就要在教學科目設置中,認識到人文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性,將人文素養培養加入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適應社會需求。
語文科目的課程特點是注重文化熏陶,培育人文素養。語文作為一本基礎學科,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優秀的文化精神、價值觀念等,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著重要作用。那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怎樣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以下針對人文素養內涵、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意義做出分析。
人文是指人文科學如:政治學、進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同時還包括人通過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的文化現象,其中還包含了人們外在的衣、食、住、行以及人內在的心理活動。素養的字面意思是指平日的修養和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和能力,其中還包括四種來源如:平日所受到的供養、修習涵養、素質教育以及平日的習慣。那么當人文素養所組合在一起時則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人文科學和所擁有的知識反映到人格的氣質修養中的表現。其中還包括人文能力、人文精神、人文知識三個層面。
中職院校的教學理念主要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但若想要更加符合整個社會的發展狀態還需要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那么這就需要中職院校學生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個人理想、科學創新能力、團隊意識、自我約束力以及較強的心理素質等,而這些正是對中職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目的所在。
大多數的中職畢業生畢業進入到工作崗位中,其人文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個人職業發展前景,還直接影響到社會的整體素質。究其原因正是職業教育長期以來將重心放入到職業技能培訓中,而忽略了人文素養教育的培養,導致兩者失衡的結果。根據《中職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職院校應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基礎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從側面提高學生的內涵,但是大多數中職學生都存在著共同問題,成績較差,這也是大多數中職學生進入中職院校的原因,那么學生本身底子較差進入中職院校后又將學習重心放到專業學習中,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和思想知識愈加降低。
中職院學生普遍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弱,同時對個人的人際關系和集體關系不會協調,缺乏團隊寫作精神,那么這就會使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關系。
其中大部分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主動性較低。因年齡還未成熟并不具備自控力,將重心放入到打游戲、看劇、漫畫和小說以及追星上,其中大部分學生并不明白上學目的,尤其是面對文言文時就好比天書,對現代文又覺得枯燥。人文素養的核心是擁有健全的人格,但是在實際狀況中來看多數中職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問題,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自我提升,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擁有很嚴重的自卑心理,個人承受力較差。
中職學校的教學理念一旦脫離素質教學這就會影響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人文素養的課程設置中也只是注重應用文的教學,那么這就會阻礙中職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
目前大多數學生并不具備人文素養的意識,例如普遍學生沒有較強的忍耐性,缺少經典文學作品的熏陶,對閱讀只是在網上進行細碎化的了解,那么不健全的網絡閱讀則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行為問題。
面對中職學生如何提高人文素養的方法,那么首先就需要校方和教學老師對此有著足夠的重視,然后使用科學的人文素養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首先是在教學中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生心理進行個性化教學,以下對此做出舉例。
教學老師作為學生知識思想的引導者,若想要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從教學老師的教學理念中入手,例如教學老師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新時代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實際應用到課堂中,此外教學老師還需要了解一個班級學生的基本狀況,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和備課,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知識。
中職語文教學老師進行授課時,還需要適當的延伸出課本外的人文素養知識,還需注意的是在不影響課程進度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知識灌輸。此外教學老師還可以借助課外具有人文精神的書刊讀物等來提升學生人文精神的理解力。
以上對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做出了分析,從中可以發現目前我國雖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限制因素,例如教學老師、校方不重視人文素養教學或是學生自身基礎薄弱,這都是影響著中職院校人文素養教學。那么若想要最大程度的對此進行改善則需要社會環境、國家教育政策以及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培養出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