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龍
(江西省贛州市厚德外國語學校,江西 贛州 341000)
師生互動這個概念已經強調很多年了,但實施到位很難。目前,以師生互動的教育方法很多,比如幫助法、糾錯法、引導法、討論法等,這些方法都可以踐行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去。
幫助法是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示范、信號等進行輔助,讓學生們掌握技術動作。例如,在教授三步上籃時,可以在球場的地上堆起跨線和左右腳踏地區域進行標注,讓學生在完成整套動作時,能感受到球場上有指引,有完整的動作概念,這是在訓練初期使用的,后期可以隨著學生的學習程度逐步取消標示。糾錯法則是在發現學生有錯誤動作時,使用積極強化的方法教授學生正確的動作和技術要領。引導法則是在學生進行學習時,教師通過語言講解或者動作示范開拓學生的思維。比如在教學生護球這個動作時,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護球意識,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也參與進去,教師可以去搶學生的球,在搶球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來對學生的提出要求,告訴他們需要不斷運球,在運球的同時需要防范別人強求,通過這一個知識點切入,進一步展開護球技術的教學。檢查法則是教師通過檢查的方式來對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隨之進行教學方式和內容的調整。
雖然上述的教學方法中提到了師生需要進行互動,教師應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但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啟發,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自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有目的地引導、激勵和啟發學生,最好可以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去探索知識,這就是啟發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在教學初期非常重要。讓學生開始接觸球時,就應該讓他們用各種方式接觸球,起到培養球感的作用,把打籃球放左興趣愛好,進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在教授動作時,注重引申和拓展,讓他們自己領悟各個動作和環節的意義,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為學習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身心發展原則則是在進行教學時,將心理鍛煉和身體鍛煉相結合,這在小學教育階段尤其重要。在進行籃球運動教育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鍛煉兒童各項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的同時,兼顧兒童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的發展。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增加一切壓力訓練環節或者游戲環節,來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對教學情節的設計,增加一定的難度,并且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可以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其積極向上的精神。
在遵守以上教學方法和原則的基礎上,要提高小學籃球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從籃球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上下功夫,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中的趣味性。
情景式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放置到不同的情景中去,讓情景與教學內容相互融合,讓學生在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然而情景教學的組織形式更適合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十歲以下的,這些學生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在思維中占領主導地位。
比如在教授三步上籃的步伐時,可以設置一個“抱著書包過河”的情景,讓學生把籃球想象成書包,在過河的過程中,只能在“河”中間跳兩次然后“上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能夠理解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并且根據情景變化來調整自己的動作,進而鞏固技術。
比賽一直以來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式,比賽的形式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教學,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而籃球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運動,有許多的競技規則需要了解,所以使用比賽來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教授學生競技規則,讓他們在競技中學會遵守規則、尊重裁判、最終對手。然而,這種比賽式教學與真正的籃球比賽還是有所區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需要掌握的不同運動技能來進行調整。
比如在進行追分比賽時,要求人們的限定時間內趕超對手的一定分數,模擬正式比賽中存在的各種局勢,但是同時,也需要限制比賽人數,加強學生的快攻意識和抗壓能力,以提高教學質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性格特點,將教學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結合起來統一考慮,讓學生在比賽中熟悉各種身體姿勢和動作,并分析運用技術、戰術的合理性,加深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知識和技術,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賽也可以不僅僅局限于班內競賽,可以進行年級聯賽,校級聯賽,這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學生參與進來。
將游戲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時體育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在游戲教學中,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對于事物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升。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允許學生進行自由組隊,選擇不同的角色,在團隊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比如在進行傳球練習時,可以運用“猴子撈月”游戲,四五個學生一組,其中一個人站出來,剩下的人圍成一圈相互傳球,站出來的人則搶球,搶斷得到球的人與傳球的人互換身份,依次循環。這個游戲在學生平時的玩樂過程中都能見到,比如丟沙包、丟手絹,但是同學們在玩樂過程中并不能意識到這個游戲對于學習籃球的意義,在結合游戲與課程后,學生在日后玩游戲的過程中也會有意識地鍛煉相關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要求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小學體育教學課堂深入貫徹執行這一方針,在籃球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對學生行為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籃球學習的趣味性。在小學籃球教學和訓練中要遵循運動技能和學習原則,通過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加強基本技能和戰術的訓練,體驗體育的樂趣并培養成興趣愛好,進一步有效促進籃球教育在小學階段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