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萍
(云南省昭通市綏江縣玉泉小學,云南 綏江 657700)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的口語交際——《我會拼圖》。這次口語交際是對一年級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內容,是口語交際的基礎。口語交際重在對學生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它涉及到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這一主題,對學生進行各種學習習慣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產生“我”要學的需要;學習興趣是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掌握所學知識程度的關鍵所在;它能體現整個教學氛圍,這個環節應該放在課前談話中進行。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首先出示已經準備好的小豬、小狗、小貓等動物的卡通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教師提問:
1.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
2.是生活中人們飼養的小動物嗎?
3.與人們飼養的小動物有什么區別嗎?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你喜歡嗎?會不會做呢?
(二)揭示課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告訴學生這節課要學的內容就是學習拼小豬、小狗、小貓等動物卡片;教師提出學習要求,每位同學自己動手拼一幅你最喜歡的小動物卡通畫片,用來作裝飾品,美化自己的生活。
感知過程是表達過程的素材收集、整理、積累過程。古人說得好:“如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感性知識缺乏,知識面狹窄,生活空間極小,對抽象的知識很難理解,所以,必須把素材的收集,整理這一環節放在課內進行。
(一)教學前,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外用硬紙板制成大小不同、顏色、形狀各異的圖形。如圓、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等學具帶到課堂上來。
(二)教學時,教師出示小豬、小狗、小貓的卡通畫進行示范拼圖,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是怎樣拼圖的?并小聲地跟著老師說拼圖的過程。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這些卡通畫片各部分的組成。教師提問:小豬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每一個部分是什么形狀?(指名說)你能用手中的紙片拼出一只小豬來嗎?
(三)、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拼圖的過程和方法,教師提出拼圖要求:
1.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以四人一個學習小組,互相幫助,每個同學拼一個動物卡通畫片。
2.在小組內互相介紹并講解自己拼的卡通畫片的過程。3.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評比。
4.教師應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檢查,巡視其操作過程。
5.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作品完成得好的學生與不能完成的學生再進行互相搭配、互相指導,共同完成。如果實在完成不了的,教師應作重點指導。
理解過程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生通過用口、手、眼、腦參與實踐活動,對事物有了真切的感受,從而產生一種想表達的欲望,這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誘導,把心中想表達的話用語言文字清晰地表達出來。教學時,要利用好這個時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做示范,選準模仿的對象
因為任何技巧的入門,都是從范例開始的;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指名學生到講臺上來一邊拼、一邊敘述拼圖的過程,其余學生注意聽該生的敘述和認真觀察拼圖過程是否一致,并進行補充和糾正。這時,教師讓一部分學生對范例進行補充。提問:示范的同學把他拼圖的過程說清楚了嗎?做的與說的是不是一樣?你還能補充一下嗎?通過思考,讓學生初步理解敘述的方法和表達相關聯的詞語:“先……再……最后……”或“開始……然后……最后……”等。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將掌握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
(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互相交流,從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制作過程,互相補充,使其語言表達更加流暢。
(三)每個小組評出制作和敘述最好的同學,推薦到班級代表小組參加評比。全班參與評價和補充,評選出最好的并給予適當的獎勵。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體現了集體智慧,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
對知識的理解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是最關鍵。學生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能解決實際問題,才是對知識的真正理解。
(一)在學習小組內,向同學介紹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教師應該先讓學生組織好語言,再引導學生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把經過說清楚。
(二)把你自己說的話寫在作文本上(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并進行補充,訂正。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訓練,既可反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又可為后面的教學打基礎。
在以上四個教學環節中,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過程,它雖然不是教學的重點過程,但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初次進行口語練習,往往語無倫次,是需要教師的細心呵護和引導。在評價過程中,重點評價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不必重結果。優點要講足,缺點與不足要講準,語氣委婉,多用激勵、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性得到更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