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前
(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芒卡鎮中心完小,云南 臨滄 677412)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來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各項需求,為教育教學的更好發展作出貢獻。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明確生活化教學的好處,將生活化教學普及到日常教學中,促進生活化教學在各個學科的發展。因此,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更好的運用生活化教學進行日常教學,成為小學科學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需要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現如今科學這門學科已經在小學中普遍設立,成為了小學生必學科目之一。各個學校在進行科學教學活動時也運用了生活化教學,但生活化教學成效并不理想。許多學校的生活化教學流于表面,小學科學教師只是單純的將課本里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單調無趣,使得小學科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學生提不起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阻礙了小學科學教學的長遠發展。這種現象需要得到學校與教師的重視,改變教育方式,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發展。
小學科學與其他科目相比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來源于實際生活最終也將回歸于實際,這就說明小學科學是與小學生實際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小學生可以從實際生活中獲取科學知識,也可以將所學的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使用。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時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易于學生理解所學到的復雜知識,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科學素養,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滿足了學生對于素質教育的各項需求。同時,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促進了小學科學教學的發展,提高了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有研究發現,許多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問題來更好的呈現,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中所看見的事物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以此來使學生理解過于抽象復雜的科學知識。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有一雙發現生活問題的眼睛,多觀察周圍生活,將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合理結合,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科學知識。同時小學科學教師應培養小學生善于發現生活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解答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成效。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校園的樹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到校園中尋找樹木,帶學生認識校園中的各種植物,遇到新樹木時可以先讓學生猜測樹木的名字及品種,讓學生可以主動加入課堂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帶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科學知識,充分勾起學生學習科學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直觀的理解所學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應該提前熟悉所要傳授的語文知識,對語文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將課本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同時小學科學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學生對之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避免出現教學內容太難或太簡單的情況。小學科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聯系實際生活創建教學情景,吸引學生主動加入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帶著感情去學習科學知識,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景點現象》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生活中的靜電情景,利用池子和毛發為學生演示靜電現象,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在生活中都遇到哪些靜電現象?”“靜電對人體有危害嗎?”“靜電是怎樣產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防止靜電的產生?”等。幫助學生在所創建的生活情景中學習科學知識,為課堂學習增添色彩,使學生在所創建的生活情景中增加自己的科學知識,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小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生活,從周圍的生活現象中獲取科學知識,幫助小學生提升學習科學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小學科學教師在實際生活中多留意周圍所發生的事情,將實際生活的現象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幫助學生理解復雜難懂的科學知識。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是對師生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學生積累科學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科學知識體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還是處于穩定的發展階段,相信未來的發展狀況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