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紅
(南昌市南鋼學校,江西 南昌 330012)
英語語感,又被稱為英語思維,是人腦不經過有方法、有策略的邏輯翻譯過程,直接把語言和語義進行非意識轉換的思維歷程,體現對英語的高度敏銳感和迅速領悟能力。良好的英語語感是英語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僅體現了英語學習者的水平,還對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但英語語感不是與生俱來或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和生活經驗的沉淀,和眾多的信息知識儲備支撐。初中英語教師要利用好英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優化創新教學手段,用心引導,循環往復地加強學生英語相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幫助學生養成一種正確的語言習慣,一種敏銳的英語語言直覺。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認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英語學習不同于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有方法、公式、規律可循,英語與語文一樣作為語言技能學習,強調的是語感的培養,是對英語從語表到語里,從形式到內容,包括對語音、語義、語法等的正確豐富的潛在消化能力和輸出能力。英語語感的強弱與英語的幾項基本技能習得起關鍵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對學生將來學習英語和用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利于教師有效開展英語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1]。
培養語感離不開濃厚的語言氛圍,要培養英語語感就必須為學生創設英語環境。尤其是英語“聽”的環境,使學生時刻浸浴在英語的氛圍中。學生在初中階段是培養和提高英語語感的重要階段,要盡可能地多聽英語,除了聽教師、同學講英語,更要多聽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偏好,有計劃地安排英語聽力或英文廣播、電影等,積累日常所需的或專業的英文表達,不斷增強語感,爭取大量的輸入為日后的有效的、流利地輸出做準備[2]。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多播放一些英文演講或節目,介紹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影視節目或紀錄片,為學生創造各種地道的英語環境,讓學生接觸各式各樣的英語,使其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自身的英語語感。鼓勵學生采取正確的“磨耳朵”英語聽力訓練,在聽英文聽力材料時,學生要重點琢磨別人怎么發音、怎么處理語序、語氣、語調、語速、停頓等問題,讓其明白聽力訓練不能僅僅為了應試,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培養獨具自我個性的英語語感。
英語是實踐性較強的語言學習,要多用多說才能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師應教育學生一進英語課堂就講英語,鼓勵學生在課下與教師、同學交流也用英語,努力創造一個時刻都在用英語、說英語的教學氛圍。除了比較生活化的英語用語,教師要多指導和教會學生如何將一些書面的英語表達也運用到日常的交流表達,這樣就能有效地鞏固課堂學習內容,也能豐富學生的交流話題,擴大其知識面[3]。
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斷增強其英語語感。比如,興趣小組,舉行一些生動活潑的英語活動,如英語小詩、說繞口令、說英語故事等;進行英語演講、英語辯論或英語節目表演等。第二英語課堂既能活躍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英語的熱情,又能鼓勵學生發散英語思維,提高其英語語感,提升其英語的綜合素養。
多讀英文材料也是一種培養英語語感的有效途徑,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讀英語課文,還要精讀,對課文中重點的字詞句等細心推敲揣摩,多讀幾次,讀流利后,要認真分析語句中所表達的情感,懂得如何處理語序、語氣、語調、語速、停頓等問題,有感情地朗讀材料。通過多讀,培養正確的閱讀習慣,學會快速閱讀、養成一種敏銳的英語語言直覺,進而不斷增強自身的英語語感[4]。
對于中學生,多寫作業有利于英語語感的發展。教師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詞匯,對其強調訓練中常用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積累英語好詞好句、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的英語寫作中。當達到一定的英語儲備時,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寫,結合生活體驗寫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抒發自己獨有的語言情感[5]。
英語語感的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有利于初中英語的教學。簡言之,教無定法,殊途同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中學英語的語感教學講究循序漸進,不斷摸索。教師應與時俱進,打破常規,立本于學生基本的英語能力,豐富英語課堂的組織模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加強對其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朗讀訓練、英語思維能力訓練等,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多讀、多練,與教師一同創建高效英語課堂,進而提高英語語感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