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耘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瑾山小學,江西 上饒 334700)
在當前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其課堂及課下學習過程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廣大小學生來說,如果能夠及早的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無疑會對他們后續的學習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和完善教學方法,努力打造小學語文自主課堂,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課堂環境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進行自主探究,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中掌握知識。
基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低、自制力差的特點,在廣大的小學課堂中,教師一直長期占據教學主導地位,由此帶來的一個不合理之處就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太低,自主發揮空間不夠,全程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思維不夠開拓,難以實現教材知識的有效掌握。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被嚴重壓榨,容易導致課堂學習氣氛較為低沉,師生之間的配合度不夠,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現行的教育環境中已經成為一項重點教學內容。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符合該教育體制下的教學要求及教育理念。因此,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時反思和改進,及時轉變以往只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背的教育觀念,擺脫應試教育的魔咒,從成績的漩渦中掙脫出來,重視學生素質的全方面發展與培養。完善并創新教學方法,使其與小學教學任務相輔相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
首先,自主課堂下的學習氛圍較為輕松、自由,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不僅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增加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大化。所謂自主課堂即是指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學習,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一方面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實現學生的自我肯定,使其對語文建立起學習興趣,進而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其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方面提高[3]。
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由正面的積極推動作用,其更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能夠對之后的學習生涯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為高年級的理論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教師應及早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創建足夠的自主發揮空間,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實現對教材知識的深入理解,更加充分的消化和掌握課堂學習內容。使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發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通過自主學習還能有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消化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高效快速的實現學習成績的進步。
具體來說,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課下及時進行課前預習,使其對即將學習的知識形成基本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以便在課堂中更加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進行知識掌握,也有利教師在課堂之上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活動。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課下自發主動的對教材內容進行探究學習,最終一定會實現知識的有效掌握[4]。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更加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觀點展示,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教學的優勢,提倡同學們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通過組內成員之間的觀點展示,不僅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接收來自整個班級學生的更為全面的理論見解,從而拓寬自己的知識層面,實現共同發展和提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大型課堂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部討論完成后再進行班級內部展示,不僅能夠深化知識理解,也有助于實現新穎的思想、觀點碰撞,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教師在一堂語文課結束之際,可以帶領學生在最后幾分鐘進行簡單的課堂總結,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的進行更為細致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和鞏固。使學生逐步建立體系化、完整化的學習習慣,在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還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收獲滿滿的成就感。總之,在小學階段的前期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引導,當學生逐步建立起穩定的學習習慣后,教師要學會放手,給予他們更高的自由度,逐漸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自主學習,打造高效的自主課堂[5]。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實現自主課堂的創建,就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地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給予其充分的發揮空間,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發揮其引導和輔助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活力,從而逐步推進小學語文自主課堂的實施,實現教學質量的穩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