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彤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下紫口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到底該采用哪種教學手段,應該視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只有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學習能力、思維水平、學習基礎和心理需求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教有所獲,教有所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農村一般在學生中缺乏一個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從小做事風格有一定程度是受家長的影響,在家中,多數家長由于自身條件等問題,忙碌工作,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也沒有時間督促學生在閑暇時間多讀課外書,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后多數是去玩或者幫助家庭減輕繁重的農務勞作等,在思想上,家長的印象里完成了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沒有一個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的思想,家里也沒有豐富的書籍供給孩子閱讀,導致孩子沒有機會,也沒有去多讀課外書的想法,進而導致學生的閱讀量下降。
在學生想要閱讀課外書的時候,一般在家長的思想中,買的都是作文書,誤以為課外閱讀書籍就是只有作文書一種,形成了學生一般只讀過作文書。其實課外閱讀書不僅僅是作文書,一些名人傳記,散文詩集等,都可以買給學生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學生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多學習名人的思想,養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等,對學生日后的成長和學習都是有幫助的,學生的課外閱讀廣了,思想和意識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學生在課后的閱讀情況不光得不到家長的重視,還有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可能源于農村條件的問題,大部分的閱讀量相較于同年級的城市學生要少,閱讀刊物的水平也相對于來說低,教師一方面源于交通等原因,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少之又少,只能讀到課本上常規的文章,無法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書籍資源,一方面源于艱苦條件和農村支教教師少的原因,沒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監督。
情景劇教學法以其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精彩紛呈等各種得天獨厚的優勢,贏得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好評與青睞。它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對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發揮著功不可沒的作用。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劇教學法,活躍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觀看情景劇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課堂參與度,并充分地享受語文知識帶給他們的樂趣。例如,在講授《小攝影師》這一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下面,我們進行情景劇表演,愿意扮演的請舉手。”于是,學生們立即舉起了自己的小手,并高呼:“我來扮演。”其次,教師確定了《小攝影師》情景劇的“演員”,分別是語文課代表小明同學與活潑可愛的小亮同學。小明扮演文學家高爾基,小亮扮演誠實善良的攝影師。再次,小明和小亮開始對情景劇進行表演。在他們聲情并茂進行表演的過程中,班里的“觀眾”看得聚精會神,大部分學生臉上都浮現出愉快的笑容,并為他們精彩紛呈的表演進行鼓掌。從學生的笑臉中,教師感受到學生們已經完全投入到這種精彩的扮演情景中。如此一來,不僅把枯燥無味的語言轉化為妙趣橫生的情景劇,還使學生在觀看情景劇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愛之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年齡較小,貪玩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烈是他們的共性,這樣的年齡特征使他們渴望在一種和諧愉快、生動有趣的環境下去探求知識。因此,在平日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投其所好,給學生營造妙趣橫生的閱讀情景,以此掀起學生的情感漣漪,激起他們澎湃的閱讀熱情。例如,在教學《愛因斯坦與小女孩》這篇課文時,為了緩解課堂宛若死水般的課堂氣氛,筆者特意請兩名同學登上講臺進行角色扮演,一個扮演平易近人的愛因斯坦,一個扮演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從而將冷冰冰的文字符號轉化為趣味盎然的“生活劇”,還原真實的課文場景。在臺上那兩名學生繪聲繪色表演的過程中,臺下同學皆是看得津津有味,雙目熠熠生輝,筆者知道他們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了進去。通過此舉,不僅可以使寡淡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起來,誘發學生高漲的閱讀熱情,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可謂一矢雙穿。又如,在教學《美麗的興凱湖》這篇課文的過程中,筆者深知人力有時窮,無論自己口頭描繪的如何栩栩如生,宛在目前,學生都不會對興凱湖有太過直觀的感受。對此,筆者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了一幅幅煙波浩渺、波瀾壯闊的興凱湖圖片,并配上動聽的音樂,在視覺與視覺的雙重刺激下,學生們皆沉浸于美麗的風光中,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致,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課外閱讀不但能鍛煉小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而且能為小學生提供眾多寫作風格、手法、技巧等的借鑒,還能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利用課文誘導學生積極地展開課外閱讀,而且要適時地向小學生們推薦一些有益、有趣的課外讀物,如通用的《十萬個為什么》、《成語故事》,等等。教師還當加強家校聯動,和家長緊密聯系,共同構建豐富而且生動的校園閱讀和家庭閱讀氛圍。比如,在學校,教師可組織閱讀角,開展群文閱讀或聯文閱讀、合作閱讀等,可組織學生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等等;在家里,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逛書店,給孩子買一些他們喜歡看的書,等等。
教師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從小學生的興趣點與需求點出發,并結合閱讀教學規律,引“全新的教學法”這一清泉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創設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閱讀情景,激活閱讀篇章中的文字、語言、情感,從而讓閱讀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