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泉
(臺州市路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浙江 臺州 318000)
在中職德育課堂中進行的“角色扮演”是一種特定的教學方式,是在教學活動中以課程目標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心智特點以及德育學科的特點設置具體的虛擬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并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流程跟步驟進行表演的活動。在德育課堂“角色扮演”活動中,老師擔任“導演”一角,對學生進行指揮和引導,使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充分了解教材內容、掌握教學重點,獲得的豐富有趣的學習體驗。
德育教育在中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傳統以老師為中心的說教式課堂具有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差的特點,無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影響。而中職德育課堂中的“角色扮演”具有趣味性強、藝術性強,教育性強的特點,能有效強化德育課堂的實際效用。首先,中職德育課堂中的角色扮演具有教育性強的特點,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加入角色扮演環節能夠讓學生在表演和觀看的過程中身臨其境的感受德育案例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使教育效果更加顯著;其次,角色扮演具有藝術性的特點,通過角色準備、情感體驗以及角色表演等環節,學生能夠充分感受藝術魅力;最后,德育課堂中的“角色扮演”具有趣味性強的特點,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更加主動地獲得知識。
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能夠有效打破傳統說教模式,強化課堂的趣味性。傳統德育教學過程中,老師是課堂的主體,知識的傳授多以枯燥的說教方式進行。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最終導致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在德育教學課堂活動中加入角色扮演環節能夠利用學生的興趣特點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程度,通過展開表演活動使學生對德育學習充滿激情。除此之外,只說不做的教育活動其真實性和體驗感都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而讓學生在表演活動中充分體驗情感的波動、體會德育知識,才能使其在今后的生活當中熟練運用這些內容,從而實現教育真正的目的。
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能夠使德育課堂貼近生活,進而有效強化德育教育的實踐性。德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充分的理解并運用所學的德育理論知識,培養并提升其德育能力,使其在社會生活中更加的游刃有余。在德育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能夠在生活情景再現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的抽象道理的理解與認知。如在“職業角色教育”中,為使學生充分了解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錯誤性,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明白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分別扮演保安、清潔工等可能會受到歧視的工作人員,使其在角色扮演中充分了解相關工作人員的艱辛并意識到其在社會環境中的重要性。
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能夠通過對德育案例情景的模擬,進一步強化教育的感染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內容。當今社會中,每天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騙局,在德育教學環節中加入對重點德育案例的模擬,能夠有效使學生達到情感共鳴,進一步強化教育的感染力與實際效用。通過角色扮演環節的重點案例模擬,可以通過學生與角色間的共情達到升華學生的情感的目的,使學生不僅能夠明白如何分辨是非,更懂得如何約束自身行為。如在“許霆案”的相關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案件中的人物情節進行模擬扮演,使學生在收集資料、角色思考、情景再現的過程中加深對法律知識的了解、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并通過情感的共鳴達到樹立正確觀念的目的。
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能夠通打造豐富精彩的多元化課堂,從而實現有效地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目的。在德育課堂中的角色扮演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化活動,而是真正具有內涵、具有意義、具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在角色扮演活動展開前,老師應對扮演不同角色的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確保學生掌握所扮演角色的特點、內容及變化,使學生真正在扮演的過程中收獲德育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首先,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首先會對德育教學涉及的法律、道德兩方面知識進行充分的了解;其次,在實際的彩排、表演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進行協調磨合,進一步強化交流能力與合作能力。因此,在中職德育教育中加入角色扮演環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培養全面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具有強化課堂趣味性、強化教育實踐性、強化課堂感染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價值。在今后的中職德育課堂中,老師應進一步提高“角色扮演”的實際效用,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