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潔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全國各地的職高院校也在不斷創新改革,以促進職高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滿足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音樂欣賞課程作為培養職高生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的重要課程,學校應當給予重視。
傳統職高院校以教授學生職業技術、滿足他們的就業需求為目標,忽略了職高學生正處在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對音樂欣賞在內的培養文化素養的課程都不重視,導致很多職高生的綜合素養低下。音樂欣賞課程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可以通過藝術強烈的感染力和共情力,讓學生通過對音樂思想、音樂情感的體驗和學習,轉變他們已有的道德觀念和生活態度,培養其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幫助他們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由于我國職高院校對音樂欣賞課程的不重視,導致目前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發展并不樂觀。職高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也缺乏音樂欣賞能力和學習經驗;學校和個別音樂教師覺得這門課程可有可無,導致音樂欣賞課程一直處于原地踏步狀態;職高院校教育資金有限,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各類專業技能的教學上,很多職高學校的音樂教室只有一架用了多年的電子琴和一個多媒體投影儀。簡陋的教學設施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雖然音樂欣賞在職高學校中只是一門選修課程,看上去與職業技能的學習關聯不大,但音樂欣賞課程可以讓學生理解音樂的文化知識和創作背景,并在音樂的學習中提高自身修養和文化素養,從而促進職高生在進行職業技術學習時養成良好的心態,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因此,職高學校必須摒棄舊的觀念,對音樂欣賞課程重視起來。
例如:撥入教育資金,改善音樂教室的教學環境;結合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購買一些備受學生喜愛、操作簡便的樂器;組辦音樂節或者音樂社團,為學生構建表現的平臺,營造濃厚的音樂學習氛圍。
傳統音樂欣賞課程上,教師講解作者生平和創作背景后,播放音頻和視頻,再帶領學生“我唱一句,你唱一句”。職高生本就對文化學習沒什么興趣,再加上單調的教學過程就更沒有耐心。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首先改變教師的教學手法。
例如:職高學校很多專業都有美術學習要求,美術和音樂都是藝術類課程,彼此之間關聯性很強。教師在進行《草原放牧》和《流水》這類歌曲的學習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或者課上,以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繪畫,展現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景像。
音樂欣賞作為藝術類課程,對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藝術涵養要求較高;而大部分的職高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家庭環境也相對較差,沒有接受過藝術啟蒙和音樂學習。這時,音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強度和教學內容做出改變,方便職高生更好地學習理解。
例如:在學習欣賞《黃河大合唱》這樣的經典曲目時,職高生既不知道這首曲子好在哪里,也很難理解歌曲賦予的激情與生命力。對此,教師應該著重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歷史因素,讓學生了解歌曲的來源與文化;再對歌曲進行詳細的分解學習,確保學生真的理解,真的明白。
音樂欣賞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音樂素養,對文化水平薄弱的職高學生來講,是促進自身道德修養和素質發展的重要課程。因此,職高學校和教師應當提高重視程度,為職高學生的未來學習生活打下一個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