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虹 湖北文理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傳統的高等院校主要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導致學生專業技能掌握得較好,但是藝術、審美素養不高。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大力實施,高等院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作為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因為學生的專業設置不同、文化修養不同、審美藝術水平不同,所以素質教育工作不能統一的進行,否則將嚴重阻礙素質教育的發展與實施。然而古典音樂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對學生進行統一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潛能,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古典音樂的核心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古典音樂講求的是意境美、情境美[1]。古典音樂中音樂元素的采集基于廣闊博大的民族文化,其將傳統的民族文化加以整合,通過音樂的方式進行演繹。不同階層的人們都可以對古典音樂進行認知與感知,并且可以在古典音樂中清楚地尋找自己的位置,用心去感受古典音樂文化,從而領略古典音樂中的意境。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音樂,古典音樂有著很明顯的差異性,古典音樂的創作手法呈現多元化結構,音樂內涵與意義濃重。高等院校中的古典音樂教育更多的是使學生在欣賞古典音樂的同時,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最終目標。
高校教育的主要職責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訓,但是除此之外,還應該重視對大學生感知世界和認知世界的培養。古典音樂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加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音樂素養,是填補學生精神世界空缺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也可以間接的提升思想道德品質。這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長遠的、較為困難的工作,高校只有按部就班地、有目的性地、自覺地實施,才能達成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目標[2]。
音樂有助于促進人類大腦的發育,對提升人類智力有著明顯的作用。多元化的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等都是古典音樂的主要特性,高校中的古典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對音節的把握、對旋律的感知等都更加科學、有效。在古典音樂中,樂器的使用多種多樣,學生在了解和學習古典音樂樂器的同時,觸發了觸覺感官,從而刺激腦部神經,進而提升智力發展水平。古典音樂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3]。
古典音樂的演繹過程,往往不是一種樂器的展示,而是多種樂器的相互配合。在較為大型的古典音樂演繹中,一個人是無法進行古典音樂的展示的,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共同進行古典音樂的展示活動,這就要求演繹者要進行密集的訓練,以培養相互協作的精神,有效地進行交流與合作,從而完整地演繹古典音樂。由此可見,古典音樂可以有效地體現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精神。在古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藝術,促進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開發。古典音樂時而優雅柔美,時而節奏明快富有張力,能給學生以不同的聽覺盛宴。學生在感受古典音樂的同時,也可以促使內心感受的提升,從而對生活、對學校抱有積極向上的態度。
古典音樂教育的核心是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辨識音樂的能力,提升其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音樂可以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時而悲傷,時而快樂,古典音樂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也提升著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思維[4]。古典音樂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經過藝術的渲染和熏陶,學生內心世界趨于安靜,為人更加沉穩,在思想上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傳統的高等教育模式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的培養,教育手段陳舊、教育內容單一,在課程的設置上重文化,輕素質。素質教育在被高等院校所接受并實施后,古典音樂教育極大地豐富了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使高等教育內容由單一化的結構模式向著多元化發展。在古典音樂教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高校逐漸將古典音樂教育的課程納入整體的教育框架中,高等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古典音樂教育要結合大學生的特征,符合大學生的審美追求,在古典音樂的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以及在古典音樂作品鑒賞的選擇上,高校要選擇和采取適合大學生審美需求和審美品位的作品,要全方位和多角度地為大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音樂素材和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古典音樂的教育價值。除此之外,高校還要對學生的音樂基礎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不僅要注重古典音樂教育的品質,還應該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所以,在古典音樂教育的難易程度方面,高校要實時進行有效和科學的調整,以保證古典音樂教育的順利實施。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構建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要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鑒賞、聆聽和感受音樂;要關注學生在古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現象、狀態,不能讓古典音樂承載過多的教學內容。古典音樂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音樂更難理解,所以教師要循序漸進地教學,由淺及深地進行引導。
大學生對美的需要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古典音樂教育需要創新現有的教學方式,根據大學生的現實需求采取對應的教學方式[5]。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將自己對古典音樂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合理的啟發,讓學生自我感知古典音樂,體會古典音樂的內涵和思想,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古典音樂的熱情。古典音樂有其優雅的特性,所以在古典音樂的教學方式上,教師應該采用豐富多樣、靈活多變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古典音樂的專業知識通俗易懂,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并學習。同時,教師應配合古典音樂鑒賞的教學開展音樂創作故事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古典音樂的發展以及古典音樂的風格。傳統的教師授課方式是單一地傳授知識,只能將古典音樂中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教學內容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有機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使用樂器進行古典音樂的教學,使學生不僅能了解古典音樂知識,還能簡單地學習這項樂器的使用方式,從觸覺上感知和認知古典音樂的魅力和內涵。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模式,可以將抽象的音樂知識具象化、生動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理解古典音樂的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精神世界的需求有著更高品質的追求,希望得到優質的感受和享受。音樂是人類創造的具有和諧、生動、富有美學特征的一種藝術形式,古典音樂是音樂類型的一種,其在高等院校中的教育職能和價值體現是其他專業科目不能代替的。古典音樂教育是提高大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有效路徑之一,高校要深入發掘古典音樂教育的審美職能,將古典音樂教育轉變成音樂的審美實踐活動,使古典音樂教學成為美育的重要手段,在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同時,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提升其智力發展水平,有效推行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發展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