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
(河南息縣政協委員會辦公室,河南 信陽 464300)
汽車安全行駛系統是交通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它所涉及的因素是汽車駕駛員的自身素質、操作行為和車輛技術狀況。在汽車行駛中只有這三個要素相互協調并且與周圍環境保持適應狀態,才能充分發揮整體功能,達到安全行駛的目的。
在汽車安全系統中要達到安全的目的起決定作用的是駕駛員行車素質。在駕駛員素質中思想素質和身體素質又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即沒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必需的身體素質,就不能發揮具有安全行車知識和駕駛技術的作用。
駕駛員心理狀態和承壓能力也影響行車安全。汽車駕駛需要駕駛員長時間精力高度集中,這種高強度的體能和腦力消耗非常容易使得駕駛員產生心理疲勞,放松警惕,一般表現為情緒急躁、反映遲鈍、對路況無法做出正確而迅速的判斷等等。同時,駕駛員的心理狀態也會受到路況的影響;當道路情況簡單時,單調的行車路線會是駕駛員放松警惕;急轉彎和障礙多的路況會使駕駛員產生恐慌心理和疲勞;而堵車塞車等情況會使駕駛員產生急躁的心理情緒。其次,駕駛時存在僥幸心理也會降低行車安全,影響駕駛員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
安全駕駛要求駕駛員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矛盾和沖突面前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客觀處理突發事件,保持平穩的心態。同時,科學研究表明,良好的身體機能是準確的判斷力的基礎,駕駛員的精力充沛時,能夠很快適應駕駛環境,短時間內集中精力,在復雜的路況面前能夠保持較好的駕駛狀態,防止發生安全事故。另外,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也是安全駕駛的要素。駕駛要求駕駛員操作具有連貫性,大腦接受外界信息后,能夠迅速反應在動作上,一旦出現意外,能夠應對自如,降低風險。
以人為本,在安全管理上,僅靠安全規章制度的約束,員工只是客觀被動的適應,而不是從主觀上自覺遵守。車輛單位應該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和需求,應注重對人軟約束,而不是硬約束。感情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以章罰人不如以情動人,如果管理者不只是一味的查問題,挑毛病,而是多給員工以親切的問候,溫暖的叮嚀,和員工們一起平等討論安全問題,和員工們交流違章現象和危險源,讓員工們自己體會和想象不按規程作業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讓員工們感受到安全管理人員不是對頭而是朋友,不是工作中的制約者而是好幫手,讓員工們明白遵章守紀不僅是為單位、為部門,而是實實在在的為自己。要教育引導員工正確認識,我們嚴格抓管理、抓安全到底為了誰?實際上,一旦出了事故,受到傷害的幾乎全部是崗位操作員工。從這一點來說,抓管理、抓安全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操作員工。員工如果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就會理解、支持嚴格管理,自覺地執行標準和制度,遵守紀律。從而創造出一種“人人關愛生命、人人關注安全、人人參與防范”的安全文化氛圍,激發每一位員工的內在活力。
在路途中,駕駛員通過自己的感官收集來自道路、交通等的各種信息,經過分析判斷做出各種操作動作,通過汽車各個操縱機構使其做出相應的運動,一次控制的結果如車速與方向往往與希望有偏差,此時汽車的運動情況又做為新的信息反饋給駕駛員、駕駛員將其頭腦中的予定值進行比較,判斷出誤差量再做出修正誤差的操縱動作,如此的反饋不斷通過多次控制,最終達到安全行駛的目的。如果由于外界干擾或內部的其它原因造成駕駛員對信息判斷失誤或者汽車控制失調造成行駛狀況同予定目標間的誤差無法消除時,則將會造成出現事故的可能性。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從實質上看事故是由于系統內部“失調”或“失誤”造成的外界信息的反應錯誤所致。因此,事故的出現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從總體上講,事故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情況都不可能事先預測是偶然發生的,但從每一件事故的起因及發生過程分析都具有其內在的原因,如果能夠采取措施消除這些內在的原因則這類事故就可以避免,這就是事故的必然性所在。如霧天行車時有視線不清的信息,彎路行車車速快有離心力作用的信息,冰雪路面有路滑信息等。包括駕駛員、車輛在內的汽車安全行駛系統如果對這些信息不僅接受,而且通過內部協調后,做出必須的正確反應,或者通過反饋系統修正達到正確反應,就可以避免事故實現安全行車。因此通過系統分析,能從事故發生的本質上認識事故發生的必然性,對于駕駛員有積極的意義。在事故中,也有屬于在外界的信息不真實或沒有信息的情況下發生的,往往事到關頭什么措施都來不及,這些事例往往成為駕駛員認為事故難防的理由。事實如果駕駛員平時能注意學習安全行車知識,行車中除注意危險對象的直接信息外,還能注意交通環境中的間接信息,并相應采取措施,上述情況下仍可避免事故。
因駕駛員接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處于強烈的視覺干擾或分散注意力的環境中,這種信息未得處理而“丟失”的現象會變得嚴重起來,由于駕駛員處理信息存在著個人問題的差異,有的屬于生理機能原因,有的屬于訓練程度和經驗多少因素,但是處理信息的特性是共同的。如果從汽車安全行駛系統的不發生事故的條件考慮,則需要保證駕駛員在其所處的駕駛環境中傳遞信息速率應不超過駕駛員處理信息的能力,即盡量減少和避免信息“丟失”的情況發生是保證整個系統與交通環境保持協調一致的首要條件,為了實現安全行駛,必須注意駕駛處理能力這個特點,采取適當措施,從本質上只有提高駕駛員安全行車的素質,才能提高其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安全行車創造條件。
在汽車安全行車系統分析中,駕駛員安全行車素質做為系統三要素之一,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駕駛員預防事故的能力,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駕駛員安全行車素質。
駕駛員安全行車素質主要包括:思想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安全行車知識和駕駛操作技術。其中對于駕駛員造成肇事的原因歸納如下:技術不佳、酒后駕車、麻痹大意、亂停亂放、通過交叉路口不減速、無牌、無證駕車、轉彎速度過快、跟車距離近、夜間行車觀察不力、疲勞駕車、車況差、強行超速、超員、超載、超速行駛、對路況估計不足、互不相讓、反應遲鈍、判斷失誤、措施不當、驚慌失措等。因此說行車事故主要的原因常常是駕駛員素質、身體素質、技術素質、心理素質共同促成的,事實告訴我們解決行車安全問題關鍵在于提高駕駛員隊伍素質,增強交通法律意識、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文明意識。
1.認識和掌握“信息處理特性”,駕駛員無論是在灘區或在路上行駛,他的行動過程首先是收集各種情報、情況予以預測,作出判斷,然后才是行動,欲使行動無誤,關鍵在于收集各種情況,在駕駛中自覺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駕駛行為。
2.駕駛員要努力學習汽車安全行車的各種知識,以適應于交通安全的要求。駕駛員不但要掌握車輛行駛特性,還要熟悉自己車輛性能,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道路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汽車的各種特性、車速、馬力和車身質量都相應提高,車輛的操縱性、穩定性和制動的方向性及慣性力都需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在安全行車中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做到出車前想一想,看一看,堅持途中檢查和回場后保養,掌握安全行車系統知識增強安全行車意識。
3.做為一名駕駛員要學習交通安全心理學,注重心理健康,從駕駛員-車輛系統的觀點認識事故的實質,正確認識事故出現后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和預測行車事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關系,為消滅事故增加信心,建立科學的依據。
4.嚴格訓練,提高技術水平。正確的駕駛操作是保證安全行車的前提,為此對所訓駕駛員進行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在實習期間要增強自我跟車訓練實踐,掌握車輛運動規律,
5.培養安全意識,提高行車素質改變行車習慣要從思想出發。駕駛員應當注意提升行車素質,增強責任感。在駕駛過程當中必須保證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杜絕疲勞駕駛。不疲勞開車,不違章行駛。因違章駕駛,疲勞開車而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案例比比皆是,且觸目驚心,作為一名駕駛員,應特別注意這一點。行車過程應根據自身的身體力行,自行調節,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來開車,當感到身體疲倦時,應及時尋找安全地帶靠邊停車,下車放松一下,必要時睡上一會兒,感覺精力充沛,再上路行駛。當遇到堵車和塞車情況時,駕駛員需要保持冷靜,暗示自己消除急躁心理,耐心等待路況好轉,避免與其他駕駛員產生沖突,經常自我提醒,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道路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和加強交通安全教育。國際上普遍認為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規、教育和工程,這三點并稱為交通管理的三大支柱,對此道路交通管理部門要通過這些手段協調交通活動中的人、車輛、道路和環境四者關系保障交通安全暢通,適應新形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