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平
(四川博睿特外國語學校,四川 峨眉山 614216)
在地理學科中可持續發展理念與知識得到系統全面的闡述,初中地理教學在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初中地理教材主要包含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教育內容。我結合初中地理教材,簡要探討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策略。
人口問題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口爆炸式增長過度消耗了地球資源,導致生態失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就是例證。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過多會導致人均資源短缺。因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深入了解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的影響,使其能夠分析并提出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進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人口觀。例如,在教《人口與人種》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四張精心設計的卡片,卡片上分別印上關于印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國、德國的人口問題,并將卡片打印出來。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前圍繞以下問題進行預習,并搜集與人口問題有關的資料:人口增長太快或太慢分別會產生什么影響?決定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應對人口增長太快或太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課件形式為學生展示這三個問題,并配上提示性文字或圖片進行提問。然后將學生劃分成四組,分別給每一組發一張事先準備好的資料卡片,引導學生根據卡片上的資料探究“人口問題”與“人口增速”的內在聯系,并以鏈狀認知導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學生通過分析本組的卡片資料,能夠總結出資料中隱藏的因果關系,從而畫出因果關系鏈狀認知導圖。
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教育學生形式正確的資源觀,要學會辯證地看待資源的有限與無限的可持續發展,了解自然資源,認識自然資源的概念、類別、用途及當前存在的資源問題,并能根據實際針對資源問題提出合理對策。教師要給學生展示具體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使學生意識到資源問題的嚴重性,從而形成資源保護的強烈意識,真正實現教學的“知情合一”。
例如,在教《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一課時,第一步,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自然資源”這個概念,接著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呈現自然資源的屬性,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總結“自然資源”這個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為遇到困難的學生提供指導。然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將“自然資源”的定義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照定義完善自己的定義。第二步,在確認學生理解了“自然資源”定義的前提下,教師應針對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進行課件演示,如以圖片形式給學生呈現太陽、太陽能、風、風能、石油、草地、潮汐、核能等自然資源,要求學生判斷這些資源是可再生資源還是不可再生資源,并說明判斷依據。接著,讓學生用五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總結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的定義和區別,并指導學生用圖示法表述自然資源、可再生及不可再生資源的關系,直觀的圖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聯,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第三步,當學生已經完全掌握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的聯系和區別后,教師可順勢提出問題:“大家都知道不可再生資源應該節約使用,但可再生資源就一定用不完嗎?”問題提出后,教師以課件形式展示事先準備好的水資源問題、土地資源問題、石油資源問題的具體案例,引導學生探究這幾種可再生資源的問題成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然資源問題的嚴重性,然后提問學生:“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帶來的資源問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那么,我們能做點什么呢?”給學生展示政府為應對資源問題實行的一系列措施,為學生展示資源問題的成因,組織學生就這些資源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解決辦法。最后,引導學生回歸自身,從個人角度出發提出節約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資源觀。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人類在從自然中獲取資源的同時也有義務、有必要保護自然,維持生態平衡,否則早晚會受到自然環境的懲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身邊出現的自然環境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原因,使學生辯證地看待資源利用和保護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全球氣候變暖、熱帶雨林面積縮減、土地荒漠化加劇以及我國的黃土高原曾經水草豐滿、森林茂密,現在卻因為植被遭受破壞,很多地方的山頭禿了、草地退化了、樹木不再生長,現在黃土高原環境脆弱,難以恢復。這些環境問題是諸多可持續發展問題中涉及內容最廣,學生最熟悉的一種。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表格為學生整理出環境問題類型,在課堂教學時,向學生發放表格,讓學生將自己想到的環境問題填寫在表格中并上交,教師對表格內容統計后再將表格返還給學生,結合初中地理教材內容和表格統計結果,教師可將環境問題歸類后再進行講解。讓學生針對每一種環境問題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明白良好的自然環境對于人類生產和發展的重要性。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環境保護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觀。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促進社會大眾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與了解。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方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