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志民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謝家灘鎮晚禾小學,江西 上饒 333100)
引言: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中,小學語文教育運用激勵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小學語文老師要學會運用激勵教育,采用有效可取的方式進行激勵教學,從而進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在運用激勵教育時,要從實際出發,小學階段中,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不同,要適當調整激勵教學方式,以適應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生的一切行為,都具有可發展性,老師要采用趣味性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感受中國文化的過程中,發展自身的優點。
語文教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尤其是小學語文,更為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們,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階段。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受到激勵教學的影響,不僅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成績的提高,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在今后的學習遇到問題可以沉著應對,還提高了自我認識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和興趣。小學生對于他人的認可需求在各個階段學習中是最大的,所以,他們往往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1]。當自己某項任務完成之后得到了不錯的評價,他們才會逐漸的對某件事情更加上心,對自己的自信心也愈發強,當小學生們對于學習更加有興趣,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跟老師更好的互動,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樣。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激勵教育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用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運用激勵教育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狀況、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等,綜合考慮,達到精準教學的目的,使激勵教育得以發揮最大的效用[2]。
常說父母是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發展。根據相關報道,我們發現,大多數家庭如果對孩子過度溺愛,這樣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不突出,通常表現為心靈脆弱,抗壓能力弱等,不能夠接受較為嚴厲的批評,有時加之家長的庇護,不配合老師的教育,在這樣的情況下,激勵教學很難開展。所以,教師們在進行激勵教育時,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時刻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激勵教育[3]。
在日常生活中,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的方式,與家長取得聯系。通過老師在群里發布的信息,家長可以隨時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在另一方面,讓家長了解孩子,提高對老師的教學工作的支持,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甚至超過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只有家長也加入到共同教育的大方針中,才可以三管齊下抓住對于學生的激勵教育,當孩子們得到來自不同群體的肯定,才能夠更加堅定地完成學習任務。
時代在進步發展,教師的激勵方式也要發展起來,采取多樣性教育,避免刻板教學,讓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口頭表揚的形式,比如對寫字好的同學提出表揚,并把優秀作品在班級公告欄上展示;也可以采用獎勵可愛貼紙的形式,規定一定數量的貼紙可以向老師兌換學習用具等。由于學生們的發展情況不一樣,往往成績差的學生自信心不足,老師在進行激勵教學時,可以多關注這類學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有學習的動力。在課后批改作業時,對學生給予肯定。如教師對完成作業情況好的同學可以采用獎勵五角星的形式,在作業本上有三個五角星的表示“優秀”,有兩個五角星的表示“良好”,有一個五角星的表示“再接再厲”,作業本不存在沒有五角星的情況。得到了老師無聲的肯定,更加激起學生們對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4]。
在開展小學語文激勵教育時,教師要有自己的一套獨立的教學規劃,而不是刻板機械的理論研究,而且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對成績差的學生要不吝言辭,多給予鼓勵的語言;對成績優秀的同學,鼓勵他們繼續保持。因材施教才能夠達到教育的意義最大化,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避免激勵教育中對學生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不能以相同的標準要求所有學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尊重個體差異性,求同存異是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端正語文教師教學態度,有利于師生之間友好的關系形成,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5]。
隨時代的發展,傳統語文教育已經出現了問題,對現代語文教育我們需要采取的是新方法。激勵教育就是現代教育中新的教學方式,只有經常被鼓勵和表揚的學生,才能發揮更高的學習能力。激勵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中最有效、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輔助方式,是提高小學生語文成績的“養分”。在激勵教育的熏陶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習信心得以養成,真正領悟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愛上語文,讓學生無意識的、自主的參與到語文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