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林華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該章第二節正確的人生觀,其中第一目科學高尚的人生追求,在談到“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時,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職業有不同、職位有高低,但只有自覺把個人之小我融入社會之大我,不為狹隘私心所擾,不為浮華名利所累,不為低俗物欲所惑,才能夠在推動社會進步中創造不朽的業績。
該章第一節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第二目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一個人有了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會以驚人的毅力和努力成就事業。與此同時,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就可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虛度一生,甚至腐化墮落、走上邪路。
該章第三節遵守公民道德準則第四目家庭美德。關于愛情的含義:愛情是一對男女基于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的內心現成的相互傾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另外,此處在談到戀愛、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規范時,強調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與婚姻觀,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對待愛情,只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都無法產生真摯的感情,得不到真正的愛情。
同樣是該章,在論述道德修養的正確方法和錘煉道德品格以及向道德模范學習等問題上,基本都是以批判態度和觀點來否定“利己”的,實際上就是否定道德不能有利己的“功利性”。
這樣總結性評價的結果就是讓人產生誤會,或者讓人難以信服。比如理想信念有關論述,教材強調有了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會以驚人的毅力和努力成就事業。本身論述的因果關系,是具有一定內在邏輯關系的推論。前者是因,行為是果。但教材因篇幅所限,未展開論述說明。什么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按教材所涉及的內容看,當然是為人民服務。現實情況是,很多人開始確立的理想信念并不是明確和直接定位于為人民服務,而可能是謀生所需、個人興趣愛好所致、個人職業理想所追求、甚至是家長所逼迫或學業所迫等,最后成就事業或者成就大事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些理想信念者,絕非教材所說的那一類樹立了特別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者。所以,教材讀來讓人有隔靴搔癢的感覺。更是讓人覺得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至于說沒有崇高理想信念,就可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虛度一生,甚至腐化墮落、走上邪路,此種觀點和論述更是讓人覺得不足采信。按高校思修課教材的觀點,有理想信念和有崇高理想信念是有明顯區別的,不是同一概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而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了人生價值的例子不勝枚舉。教材本來之意是要說明崇高理想信念對人一生影響巨大,但在反論過程中用可能性來反推觀點的正確性,由于說理不透,論證不充分,反而讓人產生了疑問。有明顯的說教特征,而不是用事實來說理。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看問題分析事物要用聯系的觀點方法,要注意事物的兩面性。如果我們在論述某個問題時,只說了事物的某一面,不說事物相關聯的另一面,或者把另一面放到別處去論述,這樣讀來很容易讓讀者產生認識上的偏差,這種偏差正是“說一不二”方法造成的。翻開高校思修課第五章第三節有關戀愛觀與婚姻觀的內容,就會明顯發現教材對愛情的物質重要性基本沒提及,相反卻專門列出“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對待愛情”,強調了只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對方的經濟條件,都無法產生真摯的愛情,也得不到真愛。其本意是好的,觀點很難從原則上挑錯。但是,讀完總感覺著者只說了一半的話,另一半話省略了。給人的感覺是著者好像是要大學生們戀愛時別太看重物質的東西,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內涵。從理論上說,好像非常正確,但現實又似乎又不是這樣的。如果能在同一地方說明愛情的物質重要性和如何擺正愛情的“功利”地位,則論述和觀點給人的感覺則是另外一種境界。簡單來說,真正的愛情“愛富不嫌貧”。物質的豐裕可以為愛情錦上添花,憑著富有兩個人可以輕松構筑起愛情大夏。但是,光靠“富有”是配置不出愛情的“藥水”,金錢很重要,終究取代不了“丘比特”之箭。所以,對待愛情重物質無可厚非,但把愛情物質化則是步入了愛情的陷阱,倒是可以用金錢作為愛情的試金石。
首先,教材沒有明確提出道德修養與“功利性是否存在矛盾”,道德修養與“利己”是否對立?是否只有從培養“利他”行為入手,才能建立起道德大夏。正是這樣動輒就要“利他”的觀點,使很多人不想離道德太近,以免被道德綁架。實際上,僅以“利己”、“利他”作為標準來衡量不道德或者道德是不恰當的。做“慈善”是典型的“利他”行為,一般而言當然是道德的。但如果慈善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善名”來榮耀自己,或者是為了獲得更多個人利益,這樣的慈善雖然客觀結果還是“利他”,但已經沒有愛心和善意,肯定是不道德的。“利己”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其本身并不是自私。只有損人利己或者損人不利己才是自私,才是不道德的。其實道德就是在“利他”中實現精神上的“利己”,是“利己”和“利他”的和諧統一。如果我們倡導道德總是從“利他”角度論述,甚至排除“利己”在道德產生形成中的作用,必然讓道德遠離多數人,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
通過以上列舉高校思修課教材中部分內容“功利”位置擺的不正,導致問題所生,不難發現否定思想道德修養中“功利”作用,會讓道德高掛而沒有信奉和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