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鵬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新鄭 451150)
在現如今的時代,各大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人才的需要更是供不應求,不僅如此,對于人才質量的要求更是越來越實際,希望他們進到企業之后能夠將從課本上學到的東西應用于實際方案中。正是因為如此,與企業聯系較為緊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得到了需要,所以,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可以通過對人才的培養,來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能保證人才分配合理。
“3+1”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大學四年期間本科院校的學生在前三年接受理論的學習和指導,在最后一年到相關的實習單位去培養實踐能力。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行這種“3+1”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很好的使人才應用到企業中,這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新思想,實現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在學校中,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實行的“3+1”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各大高校和企業單位關系更加密切,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與此同時,實施這種模式,更能夠使學生提前對未來工作進行體驗。當以一個財務管理的工作人員在企業單位進行將近一年的實踐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在畢業時真正能夠做到與社會企業的工作進行無縫銜接。
財務管理工作的實質就是根據影響環境的不同,去尋找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將找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從而找出對策的工作,非常考驗應變能力和實踐能力。只有真正的把學生放到企業中去實踐,才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財務管理工作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決策的不同,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掌握財務管理專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人員實施的“3+1”培養模式非常符合國家對學生教育的相關規定,即高等學校要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制度,在這一方面上符合國家對學生的教育精神。
對于“3+1”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大學生就業方向與企業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如今社會中,我國的教育層次主要分為5個階段,分別是中小學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大學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一直到2006年年底,我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已經達到了將近上千萬,研究生也在100萬以上。在大眾化教育的如今,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已經不計其數,再也不是寥寥無幾。在大學中進行的教育主要就是使得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正因如此,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定位在財務管理專門人才。
與全國各個地區的高級型人才還沒畢業就已經被各個企業簽訂的現象進行相比,各大高校的本科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嚴峻。例如在2006年,我國的本科生畢業學生達到將近500萬,而就業率也就剛在70%左右。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社會經濟的急速發展對于高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較大,而本科生的實踐能力較差,對于企業的應用性不夠,所以才會導致本科生畢業之后很大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與各大高校對本科生的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方案不完善和課程的設置不合理。所以,作為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應自己規定一個目標,以畢業后能夠就業為基本方向,學習未來工作的知識,只有這樣,畢業之后才能夠進企業進行工作。
在如今來說,很多的高校對于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能夠使其在相關企業單位從事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工作。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對于各種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們在大學本科階段所學到的能力相對較有限,實踐能力也不足,所以很少有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從事科研工作的。一直到2006年年底,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了將近5000萬戶,而中小企業中需要大量的技術性和管理型人才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但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在以后的就業方向上與重點高校會有所區別。其中,就業方向主要定位在中小企業的會計、金融類的管理工作。
一個基本合格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應該既能知道對于財務核算的方法和技術,具有非常流暢的操作能力,也能從整個布局上知道如何去管理企業的理財,具有全局意識觀。所以我們才要樹立專業的教育新理念,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進行講授課堂,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學習。
在對于學科的定位上,許多的學者結合西方的資本市場,從與他聯系非常緊密金融學入手,去概括金融學與財務管理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大學的財務管理專業的設定在管理學中,所以在學科的學習上,也會偏重于金融學方面。但是筆者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定位應偏向于會計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管理專業是以企業為主要核心,并服務于整個企業的資金運營和管理工作,財務管理專業人員應該首先對整個企業的財務情況進行了解,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為整個企業進行服務,而不是建立在資本市場的基礎上。
2.在我國政府的管理部門中也是將財務管理專業視為會計類專業。
3.從之前的歷史來看,其實財務管理專業就是會計學專業對外的延伸。但從企業來講,會計學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而財務管理專業是會計學的延伸。
財務管理專業,在大學本科中應具備4方面的基本知識。因此在對于課程的設置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1.公共基礎課的設置。其中包含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基礎課程。將通過對于這些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一些基本知識理論。
2.學科基礎課的設置。包括宏觀的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管理學原理等專業課程。將通過對于這些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去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理論知識。
3.專業課的設置。分為專業技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通過對于上述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得財務管理的學生掌握對財務管理的相關技能。
4.與校內模擬實習
為了使得學生畢業之后能夠很快的進入企業中工作,我們將對學生實行校內模擬的實習。對于財務管理專業技能的實習。主要包括一些算術方面的基本技能。通過對于這個的學習,將會使得財務管理專業人員對存款業務應注意的事項得到了解。對于財務會計的實習。通過將學生安排在實際的會計工作崗位上,使得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銀行憑證的處理方法。對于財務分析的實習。這個實習將會分為對于報表的分析,和財務的運算等。通過對財務分析的實習,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對整個企業的管理和預算等方面的工作。審計方面的業務實習。通過對這個的實習,使得學生能夠對于企業的報表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并了解整個企業的納稅工作。對于財務的信息化管理和軟件的實習。通過對于這個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財務軟件的應用,與計算機網絡進行結合,對平常的財務工作進行分析和計算,從而解決企業的實際財務問題。對于實際財務管理工作案例的分析進行實習。通過對于進行財務管理工作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得學生們更好的處理對于企業出現的實際財務問題。
對于校外的實注意一下幾個方面。需要制定詳細的實習計劃。根據自己制定的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目標,去制定一個較為詳細的實習計劃。根據實習計劃,讓學生們去聯系相應的實習單位,使得學生們計劃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所參與。選好相應的工作單位。選擇相應的實習單位并不是只是去為了實習,而是能夠達到真正的學校和企業之間合作培養高技術型人才。選好實習單位的指導老師。實習單位的指導教師必須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能力,保證每一位實習的學生都有一名以上的指導教師,但每位指導教師所指導的人數不能超過三人。
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還需要一步步的完善。在學生進入企業實習的期間,應與工作單位協商好對于學生的安全。雙方都需要共同負責對學生的安全問題,學校也可以派相應的指導教師去到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合作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