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思政教育的內容主要根據時代內涵的發展而進行相應的改變,當今時代的背景下,創業教育作為新興的教育學科,其在內容的編排上與思政教育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從素質教育方面進行探究,前者對于創業過程中所必需的道德品質以及素養要求,在后者的教育內容中同樣屬于重要的教育內容。所以,在當前的整體教學環境中,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系以及互通性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工作。
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中,創新作為時下的主要發展主題,思政教育在教育領域的改革,以及創業教育的發展都響應了時代的發展主題:創新。二者在理論、教學措施以及發展目標上具有互通性以及相似性等,具體含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思政教育在教育中主要作用于三觀、品格以及素質等方面[1]。在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中,時代精神以及素質教育被賦予了全新含義,不僅需要進行良好的三觀教育、品格建立以及素質的提高教育,還需要針對當下的整體教學環境進行相應的理論指導工作。創業教育在新時期的背景下,不單是創業實踐的單方面教育,還是創業思維以及時代精神方面的教育,需要在良好的基礎上開展創新教育的實施工作。思想作為驅動人類前進的重要“燃料”,一方面可以為創新創業教育給予思維與品格上的良好鍛煉,一方面可以為創業教育提供思想上的啟發。從中可以看出思政教育可以有效作用于創業教育以及實踐指導等方面,與新時期的創新教育工作不謀而合。
思政課的具體教學內容中不僅包括黨政思想的相關綜述,還包括個人素養的教學綜述[2]。創業實踐在社會環境的活動中,需要果敢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創業的教育中,思政教育也占有重要分支,由此可體現思政教育在創業實踐中的必要性,若在內容上缺少相關的思想引導以及品格建立,則可能導致創業實踐無法開展甚至以失敗告終。思政教育在內容上的教育方針與創業教育的思想內容相貼合,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如前者需要培養學生堅毅的品格以及遵紀守法等良好品格,就與創業教育的行業道德等內容相似,旨在使學生能夠以堅毅的態度進行創業實踐,并注重法律道德等因素,以堅毅的態度開展合法的創業活動。
發展目標的同質性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上[3]。新時期的人才教育不僅需要有良好品格道德,還需要有果敢以及堅毅的人生態度,無論從思政教育方面還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方面進行理論劃分,其最終的教育目標在本質上具有同質性,前者的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內在領域,后者主要通過創業實踐進行體現。
創業教育在新時代的發展特性上與思政教育的理論聯系密切,以恩格斯合力理論的思想進行內容闡述,其含義為多種資源的合力應用,可以在思想以及實踐上形成強大合力,進而在發展與創新中提供強大的動力。反觀思政教育的理論內容特點,其不僅可以培育大學生堅毅的品格素養,還以在思維的培育中實施創新觀念的滲透工作,進而為創業實踐提供良好的內在素養以及創新觀念支持。另外,從創業實踐的角度出發,創業活動主要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作為教育成果的檢驗平臺,可以為思政教育的理論思想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并在此過程中,加深學生理論的理解,因此,在思政教育以及創業實踐的工作上需要形成合力,最終促進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
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從其理論研究的方向進行內容分析,不僅可以依據理論的指導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還可以為理論實踐提供良好的檢驗與提升環境。新時期的人才需求已不僅是掌握良好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素質水平以及實踐能力等綜合因素。思政教育在內在素質、品格與思維的分支中,可以開展詳細的教育工作,并通過創業教育的多方面實踐考察,可以進行良好的融合教育,不僅使教育體系更加完善,還可以使兩種教育模式之間獲得雙向提高與發展。
雖然通過“一胎政策”減少了部分就業壓力,但現階段的就業壓力依舊存在[4]。在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對大學生等創業團體采取大力扶持的方式,以促進創業項目的發展,最終緩解當下尖銳的就業問題。從思政教育的角度進行分析,其不僅可以實現創業實踐的思想創新,還可以創新問題的解決思路,由此助其實現創業工作順利展開,最終在思想層次上創新就業思維。
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從認知上進行理解,首先需要進行教育觀念上的更新,只有充分調動思維上的創造性,才能針對社會的發展情況進行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案制定,進而保證素質教育的基本水平,最后通過實踐的方式,將素質教育的總體水平進行新層次的提高,最終提升總體的素質教育水平。
校園氛圍建設是思政教育中有效的思想宣傳途徑,通過時代發展的媒體技術進行相關的思政內容宣傳,可以使學生在良好熏陶下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認知觀念,最終促進思政教育工作整體效果的提升。另外,對于創業實踐的教育內容,可根據創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新理論、新概念等內容,通過校園媒體的方式進行內容普及,以提高校園氛圍的建設水平。
良好的實踐平臺可以促進思政和創業理論內容的深入應用,對此,需要樹立正確的實踐觀念,以在實踐平臺的建設中提供具體的行動指導。實踐平臺可以根據學校為單位進行,如建立相關的實踐工作培訓或者進行社會實踐的模擬工作,以促進學生的理論應用與實踐能力。此外,學校方面還可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通過良好的合作建設,使用企業提供的優質資源,為學生的創業實踐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同時確保學生思政教育的理論學習可以通過良好的實踐平臺進行應用。
師資隊伍作為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引導人,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需要師資隊伍的力量作為支持,以提高其融合工作的整體水平。其中,教師在自我的教育觀念上,需要建立良好的創新觀念,以此作為教育工作上的指導方案,進而促進有機融合的發展。此外,在學科之間需要積極進行理論上的交流,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在理論上有著較大的共通性,在教師的培訓項目上需要注重相關方面的引導。
本文根據思政教育和創業教育的相關理論、內容,并結合實際的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的理論闡述,旨在促進二者之間可以在高效結合的基礎上共同促進、共同發展。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創業工作面臨的挑戰較多,如外界因素和內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社會環境的競爭激烈等,內在因素主要是資金情況以及制定的發展策略、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思政教育在創業教育的作用中可有效進行思想以及品格上的教育與提高,從而在此基礎上實現良好的創業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