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上海 201418)
引言:籃球是深受青年學生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通過籃球運動學生不僅能夠實現身體機能的綜合鍛煉,更能夠在團隊配合中發展情感態度,塑造意志品質。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高校籃球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也成為教育工作者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傳統教需模式的單一與局限,不僅影響了學生參與籃球訓練的興趣,也影響了運動訓練的評價結果,因此,在分析傳統單一教學模式弊端的基礎上,探究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方式也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主要思路。
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目標來看,當前高校體育籃球教學實踐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來講包括,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對于籃球運動提不起興趣,籃球技術技巧是教學訓練的主要內容,教師在實踐講解中,過分強調示范與模仿,忽視了學生訓練與糾正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對于技術技巧練習興趣索然,敷衍了事,在運動過程中動作僵硬,缺乏靈活性;團隊建設效果不佳,影響了籃球競技性的體現,競技比賽是激勵學生開展團隊合作,提高戰術能力的主要動力,但是在訓練中教師忽視了對比賽教學的重視,忽視了團隊建設與構建,使得學生在運動中難以形成融洽的配合關系,影響了籃球訓練實際效果;教學評價單一,對學生的綜合考評不夠全面,教師在課程考評中將學生籃球技術技能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養的主要標準,忽視了學生訓練過程的轉變,以及在團隊參與中的作用,導致籃球課程的最終考評結果過于單一,難以對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形成切實有效的指導價值。
與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相對的是多元教學模式,在高校籃球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學生多元智能發展實際出發,對信息技術進行引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結合多元、全面的課程評價,為學生的運動素養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增強學生體質,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強化學生對運動的情感體驗,感知籃球運動的樂趣,并為終身體育奠定思想基礎與能力基礎,是高校籃球教學的基本目的。在多元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準確把握籃球課程要求,并調整傳統教學理念,推進教學實踐過程的優化與完善。
在信息化教育趨勢下,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已經成為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實踐參與的主要途徑。在高校籃球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設更加開放、自主的情境。例如在“三步上籃”的技術訓練中,教師將技術講解過程制作成微課,其中包括NBA球星經典上籃的視頻片段,以及專業的技術分解;要求學生在微課的指導下自主練習,并展開在線討論;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則通過與學生的進一步交流,糾正動作,以促使學生在自主參與中提高對“三步上籃”技術的理解與掌握。
學生由于身體素質、興趣偏好、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在籃球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方面必然有所不同。在高校籃球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并發揮籃球團隊運動的優勢,設計利于學生綜合發展的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展示,以及團隊構建。
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學生的調查分析,明確學生的差異,尤其強調學生身體素質與興趣偏好之間的差異,并在個體教學指導中,因材施教為學生提出層次化的發展要求,以適應學生籃球訓練特征。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異組建團隊,團隊成員之間存在能力的互補,并通過團隊指導,促進學生之間的配合與協作。例如在籃球戰術訓練中,教師利用比賽活動,組織兩組團隊進行對抗賽,在比賽中,教師引導學生個體發揮自身優勢,并兼顧團隊利益,用相互配合與傳遞獲得比賽優勢,進而在競爭中提升團隊合作能力。
在高校籃球多元化教學模式構建中,教師應基于多元理念,對評價機制進行調整與優化,以形成更加客觀、全面而具有指導意義的教學評價內容,激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籃球訓練中來。在高校籃球教學多元評價模式的構建中,一方面應體現主體多元的特征,即學生作作籃球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應對自身的技術技能訓練,團隊的競技過程等進行分析與評價,反思訓練過程的同時,結合教師以及他人評價構建更符合自己的訓練方案;另一方面應體現內容多元化的特征,根據學生體育素養綜合發展要求,對籃球理論、籃球技能、戰術合作、團隊精神等進行考核,并匯總成整體意見,以實現更加客觀實際的評價反饋。
綜上所述,在高校體育籃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新時期大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綜合需求,并在總結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引入信息技術,優化團隊構建,完善評價模式,讓學生在更加開放、自主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籃球訓練,進而在多元化教學氛圍中提升體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