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梅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新撥學區中心校張家灣小學,河北 承德 06845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教學效果在社會公眾及國家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定程度上教學效果的好壞受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低影響,今天討論的閱讀教學即是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如何對閱讀教學有效性進行合理正確的定義應該是首先要了解的問題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深入理解教材、改變教學方法等策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另外,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和學生均能遵循教學規律,不脫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具有的性質,使得時間、精力投入與教學效果方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效果、效益及效率是用來判斷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當然由于地區及實際教學情況的不同,對小學閱讀有效性的評定標準會有所不同,但是其注重教學效果、注重學生學習效率及全面素質提高是不會變化的。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對固有的一些老舊的教學方法做出適當的改變,使其更適應新型教學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因為不同因素的干擾,教學目標設定不清晰,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提出的目標脫離實際情況,如“愛國主義培養”、“團隊精神培養”等,這些目標往往適得其反,影響學生的閱讀教學認識;其次,教師對教材的認識不透徹,把握教學難度的能力不強;第三,脫離整體,設置目標不注意與整單元課文的聯系,知識間相互獨立,系統性和整體性差。另外,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偏離原定教學目標,這是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
閱讀教學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學內容愈發分散,失去重點,對學生造成困擾,使得本就不能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學生更迷茫,掌握知識不夠深入,影響小學閱讀教學預期目標的實現;其次,內容泛而淺,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注重多學科發展反而忽略本身的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應有的關注沒有達到,如《燕子》這篇課文中,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任務,對課文進行解讀,而有些教師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燕子的生活習性及本領特點等著重講解,這種方法固然豐富多彩,但是會使學生無法實現原定的閱讀目標,事與愿違;除此之外,在當前有些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言語訓練可能會被忽略,從而導致培養學生思維增加一些難度,對閱讀的認識理解有所偏差。除上文提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外,在選擇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方面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再次舉一例子說明《春雨的色彩》中就是采取了不太適當的教學方法,如多媒體視頻、音頻等,使得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對文章進行深入的閱讀和理解,達不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教學任務圓滿完成的前提是科學的教學目標,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實現:教學目標合理化,根據新課標要求,教學發展的三個層面依次為“認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那么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向著這三個層面靠攏,還要適當地有所側重,注重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拿《可貴的沉默》來說,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注意從認識生詞生字如“迅、蘊”,正確讀寫幾個詞語,到閱讀文章內容,再到體會文章情感,將三個目標相結合,深化閱讀理解;注意教學目標的實際性,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征及教學內容的變化,設定符合學生發展的實際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根據二年級和四年級不同學生的情況,對其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還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準確性,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避免偏移。
確定教學內容時,要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根據前面提到的教學目標,確定符合教學目標及適應學生接受與發展的教學內容,注意結合前文的三個層面,將整篇文章加精,加深學生對閱讀任務的理解,這樣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體會,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注意之前知識的復習整理,加深學生的印象,開展多形式教學,促使學生由閱讀向外擴展,培養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最為關鍵的環節,同時也是比較容易忽視的部分。在《課程標準》中,對于語文閱讀的要求是正確的、流利的、有感情的。其中有感情并非是教師或學生的一味地抒發個人的感情,而是在正確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深入探索課本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感悟作者要抒發的思想感情,再通過利用閱讀文章的技巧,真正還原文章的本意或原意。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說明了閱讀與寫好文章也是緊密相連的,也就是基礎的基礎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時刻注意教學目標的正確性和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和理解能力,進行閱讀課程的教授,以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保證小學語文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