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堅
(江西省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電力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就是如何更加高效、安全的利用自動化技術完成電力資源在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的應用。這樣企業既可以降低電力輸送的成本,又提升了電力資源高效、安全的運作模式。保障企業獲取最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但由于電力企業對自動化技術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所以在應用自動化技術時產生了許多問題,未能及時發揮自動化技術的作用。因此,企業應加大對該技術的研究,提高工作人員的應用水平,從而保障電力輸配和用電工程的穩定發展。
在電力輸送過程中應用自動化技術,主要是借助了計算技術實現遠程控制,以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媒介,不僅有效解決了輸送過程中電力能源消耗的問題,同時也大幅度提升了傳輸效率和質量,為電力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自動化技術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特點:借助自動化技術進行電力輸送,彌補了傳統輸送方式的缺陷和不足,且無需受到設備和地點的限制,同時還可進行遠程操控,真正解決了輸送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動化技術的靈活性和高效性優勢,實現了電力傳輸效率和質量的雙重保障;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特征,并綜合了通信技術和計算技術的特征和優勢。
電力企業的絕大多數工作人員還存在傳統的觀念,在管理模式上不夠創新,一味運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對輸配電進行管理,逐漸跟不上市場經濟的需求,使得電力企業的管理模式逐漸落后,影響企業的發展。電力企業人員工作存在一定的流動性,人員調動十分頻繁,造成企業的工作人員無法專心工作,結構的不穩定和人員的流動就會導致一些員工的管理意識淡漠,對輸配電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
輸電過程中及時的保養和管理非常的重要,但是一些企業對此并不重視,進而造成電能的損耗。有的電力工程技術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和支持,進而影響了輸電的效率以及電力資源的浪費。所以,電能損耗的問題受到人們的關注,解決電能消耗的問題,對實現電力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提供社會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許多電力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技術與管理思維上缺乏創新,與新形勢下電力服務的市場需求不相符,造成電力企業的管理模式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揮。另外,電力企業內部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有著比較大的流動性,十分頻繁的人員調動直接影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人員流動與結構不穩定造成員工管理意識淡薄,不利于電力企業服務質量的改進。
國內輸配電及用電工程自動化應用的發展舉步維艱,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得不到技術層面的支持。電力企業需大力引進先進的自動化相關技術,加大對自動化技術的研發力度,力爭在引進的基礎上研發出適用于我國國情的自動化技術,實現輸配電系統及相關設備的突破性發展。
對于電能利用率不高問題,需要從優化自動化運行系統著手,完善系統性能,提高供電質量,進而減少電能的損耗。與此同時也要向工作人員灌輸節能意識,科學把握整個自動化系統的正常運行,對于電能損耗嚴重的設備或者線路,要高度關注,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完善。除此之外,可將電能損耗與個人考核掛鉤,真正意義上實現對電能損耗的降低,此外,也需要對當前最先進的設備及操作方式加以引進和運用,使得整個工程的工作流程得到優化,最終實現電網電能損耗方面的全方位降低。
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電力企業廣泛應用自動化技術的情況下,各項設備的操作與調整都需要由計算機來完成,而數據信息的采集與傳遞工作則需要由信息化技術來完成。電力企業可以與第三方通信企業展開合作,對用電工程與輸配電工程系統的網絡結構進行優化與改良,使網絡結構、數據傳輸性能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需求相適應。另外,對于電力企業的管理工作來說,管理人員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需要得到來自各方面的數據支持,只有在數據信息能夠得到準確采集和穩定傳輸的情況下,才能夠使管理人員作出科學有效的決策,提高電力企業的運行效率與服務質量。
增加對輸配電及用電工程工作人員的培養力度對于提高自動化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價值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自動化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其原因在于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發展起步比較晚,并且對于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不足。要想使自動化技術在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當中的應用價值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相關單位和部門加大工作力度,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從而有效地促進電力輸配電工程自動化的發展。
在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電力行業同樣表現出日趨激烈的競爭局勢,首要任務就是提升輸配電系統的工作效率與運行質量,保證輸配電及用電的正常運行。但在實際自動化技術工程中存在著諸多阻礙,來限制開展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