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虹
(白城老年大學,吉林 白城 137000)
在社會經濟發展下,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現象逐漸顯現。城市以人為發展中心,人的終身教育問題作為基礎民生問題,也成為衡量城市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城市老年教育作為城市教育框架的組成部分之一,需要根植現狀,找準發展改進策略。
從世界范圍看,隨著科技進步及醫療技術發展,人的平均年齡有顯著提升,外加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世界城市人口老齡化趨勢顯現[1]。具體到我國城市,在平均壽命提高及生育率下滑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比重逐年加大。除此之外,我國城市所處區域不同、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外在因素,與人口老齡化速度快形成了一種矛盾,亟待認知并化解。在此背景下,如何在老年人群中實現“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老年人有所學,有所得,有所樂,已成為老年教育關注焦點。
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這些主流教育形式被視為比老年教育更為重要且必要,各城市老年教育開展實施面臨思想觀念上的阻力,如部分人覺得老年教育可有可無,受此影響,老年教育開展往往淺嘗輒止,停滯不前。從外在因素看,城市及社區對興辦老年教育,存在思想上的“等靠要”現象,集中主要精力抓經濟,老年教育淪為面子工程,延誤老年教育開展時機。從內在因素看,老年人群在受教育及終身教育的理念上也普遍不強烈,將教育等同年輕人。當前,多數老年人在離崗或退休后,將主要精力放在業余活動上,甚至錯誤地將業余活動與老年教育劃等號,反映出老年教育的受教育方沒有樹立起良好的教育觀。
面向老年教育,由誰主抓主管尚無清晰統一模式,存在工委、老干部局、老齡辦、民政部、黨建、教育部門等共管的問題,管理線頭多,機構不健全,老年教育從機制體系上得不到有效有序管理。而在老年教育辦學模式上,也存在不一而足的問題:第一,辦學模式陳舊化。城市社區老年教育主要采用學校開班,教師課堂授課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學過程枯燥乏味。第二,教育模式單一化。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與老年教育師資力量,辦學場地受制約有關,老年學員學習水平參差不齊,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受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第三,教學素材質量低。老年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類型差別大,缺乏統一教材,自編教材也往往是邊教邊學邊編,系統性不強,對老年教育推進增添阻力。第四,專項經費不足。城市老年人口增多,老年教育辦學經費缺口同步加大,當前老年教育專項經費投入相對有限,經費問題已成為老年教育開展實施掣肘所在。當前看,主流教育經費較為充足,老年教育經費資源過少,社會資金也較少投入。究其原因,還是社會基于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認知有所局限所致。
從外在角度看,老年人也是創造社會經濟的重要一環,面對老齡化趨勢,國家及地方要認識到老年教育蘊藏的廣闊前景,對老年教育工作給予充分重視,在社會范圍內營造老年教育良好氛圍,讓老年人退二不休,學有所樂。老年教育的類型可以細分為社區老年教育、綜合老年教育、專業老年教育,使不同年齡段及興趣愛好的老年人能夠找到適宜自己的教育模塊,提高老年教育的多樣化水平。從內在角度看,老年人應樹立終身教育觀念,及時轉變角色及思路,在繼續教育中獲得滿足感,積極發揮余熱,貢獻老年人的社會價值[2]。
在老年教育管理機制上,要順應時代發展,以文化養老為導向,構建新型管理模式。老年教育的主導權及管理部門應交由指導性及權威性強的機構,在對老年管理及服務部門職能進行整合后,可設置老年人教育管理專門機構,統一老年教育管理歸口。在老年教育辦學模式構建上,可以采用課堂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除了由教師進行常規講授外,將更多時間交還老年學員,讓其通過交流及探討,感知學習樂趣。在教育內容上,可以靈活根據老年學員自身需求開展定制式課堂,讓處于同一層次認知水平及生活經歷的老年人能夠共同進步。在教學地點上,以家庭為主,學校為輔,增加網絡教學平臺比重[3]。在教材編排上,制定適合老年教育特征的統一教材及大綱,同步針對城市老年教育資源,搭建共享平臺。在老年教育專項經費的投入上,一是國家教育部門要平衡主流教育與老年教育之間的經費差額;二是地方應廣泛開源,吸引社會資金入駐老年教育領域,增加老年教育辦學經費。
在人口老齡化時代背景下,本著以人為本及終身教育的原則,針對老年教育應樹立正確的認知,分析城市老年教育實施現狀及主要制約因素,從內在及外在兩方面做好教育理念的引導,教學模式的打造,使老年人能夠盡快消除效率,主動與社會接軌,通過老年教育增加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