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習樂 蘆天華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299)
自從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之后,將互聯網和教育相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點[1]。目前,MOOC已經較為廣泛的運用到高職英語教學當中。但高職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針對性和專屬性更強的小規模課程更加適合當今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SPOC作為對MOOC的重塑和優化逐漸開始嶄露頭角。
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學生表現為被動學習,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師雖然完成教學內容但卻沒有達到教學目標[2]。目前,雖然高職英語教學也趨于信息化,但普遍還是以傳統課堂授課為主,線上課程為輔,教師的主導地位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教師利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實際操練不足,英語學習輸入多,輸出少,不符合英語的學習規律,更無法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細化的教學設計,最終導致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都不高。
高職英語教學中也在大力推進MOOC走進課堂,但也存在一定弊端。首先,MOOC的學習者人數較多,溝通答疑不及時。其次,管理平臺的發展滯后,教學監管難以有效實施。再次,高職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在豐富的網絡環境中,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從而無法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SPOC的全稱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一般被人們翻譯成“小規模的、限制性的網絡在線課程”。其中,Small體現了學習者小規模的特點,SPOC課程的學習者人數一般限制在數十人到數百人之間[3]。Private是指SPOC對學習者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申請者必須要符合一定的準入條件才能參加。SPOC雖然延續了MOOC在線課程的形式,但由于其學生人群規模較小和限制性準入,大大提高了教師對學習者的關注度,有助于教師有效監管學生的出勤、完課、作業情況等,同時,師生互動和輔導答疑的機會也更多。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來調整授課內容、進度等,使課程的針對性更強,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SPOC以微課資源為依托,以互聯網教學平臺為媒介,線上線下相結合。課程資源的選取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程目標。目前,SPOC課程資源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國內外優秀MOOC資源,比如中國大學MOOC、超星慕課、Coursera等,或其他英語學習網站。教師對合適的內容進行選取,既能保證資源的質量,又省時省力,但想找到完全適合學生的資源也有一定的難度。二是自主制作的微課資源。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課程重點難點來自行制作微課,此方法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但需要教師投入比較大的精力。因此,在SPOC的實際運用過程中,要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優化課程資源。
課程平臺的開發,首先要保證正常的互聯網環境。平臺可分為教師端和學生端,教師端需要能夠進行資源上傳、布置作業、輔導答疑、數據統計等操作,學生端能夠進行資源查看、作業完成、提問發言等。但由于高職學生普遍自主學習能力不高,自控能力較差,有效的學習監控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程平臺的開發過程中,如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控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大問題,需要技術部門給予支持。
教師在課前將相關資源上傳到平臺并給學生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初步了解本堂課的知識點,提出問題,在線討論,完成相應測試,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教師通過平臺反饋的數據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教學設計。線下課堂上,教師引導和監督學生完成課堂任務,提出課程相關問題,學生根據課前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這些問題,教師給予評價和補充。學生也可對線上內容提出疑問,教師進行針對性講解,將英語這門語言進行知識內化。課后,教師可采取線上線下、過程性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本次教學進行評價,綜合考慮學生線上學習時間、參與討論次數、線下課堂活躍程度、作業完成情況、測驗成績等方面來評定學習效果,并根據評價結果對下次教學設計進行優化。
基于SPOC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實現了“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育的個性化需求,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如何把控資源的難易程度,如何對學生的線上學習進行有效監管等。此教學模式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還需要更多的教師運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擴大受眾范圍,進一步深入探索其有效性,推動高職英語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