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清
(重慶市奉節(jié)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重慶 奉節(jié) 404600)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國文明源遠流長,文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語文的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積累,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當中的基礎內容,同時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前提,雖然不同階段對語文教學的任務要求不同,但小學的實習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是以后語文學習的基礎,尋找合適的語文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人資數(shù)量的有效措施。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其能夠自覺主動的進行學習。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而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講,只要是充滿好奇、好看、好玩的事物都會引起他們的關注,從而自覺主動的參與其中,根本不需要教師的督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有趣的教師方式,首先,教師可以將漢字轉變成為圖畫。教師可以在課下備課時把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漢字利用電腦創(chuàng)作成圖畫的形式,最好再配上顏色,增強孩子的直觀感覺。這樣就更利于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其次,給漢字配上讀音。平時,我們教師上課都是一遍一遍地領讀,這樣既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也使學生感到厭煩。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把漢字的讀音顯示出來,激發(fā)學生的拼讀興趣。最后,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是一切學習活動的主體,識字教學重要的部分都是靠學生來實現(xiàn)的,教師要把課堂充分交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去讀、去發(fā)音、去比賽,這樣更利于教學效果。
傳統(tǒng)教學一直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即教師在課堂講,學生一味在下面聽和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識字,還會束縛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掌握漢字。同時,小學生的識字教學本身就相對較為枯燥,教師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想辦法將枯燥的教學具體化,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樂于接觸新鮮漢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主動的去認識新的漢字。例如,在進行一節(jié)新的課堂教學之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認識一些相關的形聲字和象形字,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給學生們展示一些形象的文字演變過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將漢字信息和多媒體所展示的畫面有效的聯(lián)系在一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新的漢字的求知欲望,從而進行有效的教學。
首先,語文教師應該掌握教材特點,分清識字教學的主次難易。具體可以這樣做:有字、有詞、以字為重點;有熟字、有生字,以生字為重點。字有形、音、義三個方面的難易程度,區(qū)別對待。對難讀的字多讀幾遍,并且拼音標調;對難寫的字,多分析幾遍字形;對難理解的字詞多組詞,看原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課文生字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教法。如果生字不多,則一次出現(xiàn),如果生字較多,則分組出現(xiàn),先處理一批易學的字,再集中力量學習幾個較難的字。這樣分散識字難點,突出識字重點,進而可以化難為易。關于字形也因字而異。獨體字應該分析筆畫,合體字應該分析結構單位,形近字應要著重辨析字形、讀準字音,同音、音近字,應著重分析字義。
其次,從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逐步提高識字要求。我們教育學生識字,不要求之過急,學習是要經(jīng)歷一個懂、會、運用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應本著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順序,做到懂、會、熟、用這四會的要求可分三步實現(xiàn)。第一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生字,進行拼讀,分析字形結構,試寫組詞,拋開拼音讀生字。然后,再讓學生讀帶生字的句子和全文,可達到會認的要求。第二步,通過讓學生說字形結構,教師板書找形近字、臨寫、聽寫等活動,集中突破字形關可達到會寫、聽寫等活動。第三步,在反復鞏固練習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文,聽寫字、詞、句、段、課文,填空,說話,寫話等活動,達到會用的要求。
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一共有種識字形式,一種是一個一個的去認識,認真記住每一個字,而另一種是在識字的過程中不僅記住了個別的字,還對一些有相同規(guī)律的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對于漢字來說,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就能將所學的漢字非常容易的記住,而且會記的更牢固,同時還能認識一些新鮮的漢字。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利用偏旁部首的識字形式,按照漢字的構成形式,找到漢字的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5的教學時,“情、清、請、晴、蜻”是一組字形非常相似的形聲字,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非常出現(xiàn)錯誤,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這些漢字。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青”字,讓學生理解它的讀音和意思,之后再給“青”字換上不同的偏旁部首,例如“氵、日、忄、讠”等,從而形成上述的漢字,最后引導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它們都是與“青”有關的漢字,可以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學習,這樣的話學生會記憶的非常深刻,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結語:總之,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我們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讓他們從學習中找到快樂,讓小學生從接受教育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利用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