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江西省遂川縣于田鎮中心小學,江西 遂川 343901)
備課,對于每一個學科教學而言都是重中之重。俗話說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而一份成功的備課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也已經成功了一半。同時備課這個技能也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掌握的技能,我的備課方法和大家有什么不同呢?今天筆者在這里要和大家聊一聊我的備課五法。
備學生可謂是完整的備課步驟中最為核心的一點了,在這里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學生個體各有不同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以及學習方式,因此學情分析要能大能小,大可以大到對整個班級都有一份詳細的分析,班級整體學習成績、學習氛圍、學習進度、以及不同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群等,小要小到對每個個體都可以有一份詳細的了解與分析,做到了詳盡的學情分析面對學生才能更好的對癥下藥。
備學生時尤其要做到的一點是抓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看到學生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的能力,針對這一點做一份加強型的學習計劃,對學生的要求比理解知識點要更高一層,但又不會拔苗助長。
備教材的時候尤其要注意一點,那就是教材的階段性、完整性和體系化。中小學的數學教材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螺旋式上升”,我們能看到的知識點經常是在反復出現不斷深化,在知識層面和知識難度上不斷加強,所以我們會看到同樣的知識點可能會在小學出現在中學出現在大學也還有,這就是因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知識點的掌握要求不一樣。
因此在備教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做到的一件事就是:通讀整本教材,甚至于最好是通讀整個學習階段的教材,讓自己知道教學的內容或者說單個的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整套教材中處于怎樣的地位,同時也可以讓知識與知識之間能夠存在一個承前啟后的關系。而知識的體系化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尤其明顯,否則會很容易出現用沒學過的知識來解答學過的知識的這種現象,同時這種錯誤也是最容易在數學學科教學之中出現的問題。
這一點尤其看重教師的把控能力,教師對于知識點本身的掌握、延伸的題型、以及近年來出現的各種考題。在當今這種應試教育階段,考點備得好不好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有的老師會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細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學得叫苦連天,可是最后的收效卻也沒有多好,考試的時候依舊不會寫,而這一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教師的過錯才會導致的,教師對于知識點以及知識點重要性、不同年級階段學習階段對知識點的掌握要求、以及不同年代對于知識點的考察方向和重點等各方面的不了解不熟悉綜合導致的問題。而在目前這種應試教育階段,我們追求的還是盡量花費最少的時間以及精力,追求最大的成果反饋,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做無謂的拓展。當然在保證這個目標達成的同時,可以再去做一些其他的延伸和拓展。
備課堂主要是課堂活動設計,其中還包括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對話這些因素。在這一點上要注意的是課堂活動要具備多元化發展,活動要有對話性,而不再成為教師一個人獨角戲。這一點在數學學科上似乎很難達到,但我一般是采用一些小游戲的方式來完成,面對小學段的孩子趣味性的學習更容易被接受。同時課堂上還很容易出現學生上課不聽講的狀況,這一點和教師的把控力有直接的關系,比如說學生本來就是調皮多動的性子,如果老師也是溫柔內向的那自然會很難讓學生信服,所以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更嚴厲一點。如果學生本來就膽小內向,這時候再給他配備一個嚴厲的老師,學生會更害怕甚至恐懼學習,所以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更溫和一些。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一人千面”這個詞有時候也不只是一個貶義詞。
教師應該做到的是通過他的教學更好的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所以一名優秀的教師的課堂就會像一場表演一樣,應該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上的活動以及不同時間的安排都是有目的的,在什么時間段應該怎樣吸引學生注意力進入自己的學習內容,在什么時間段學生疲憊了可以增加一個高潮或者互動,諸如此類,精心設計安排過的課堂一定會是充實有節奏的。在這里我很喜歡的一個設計就是在課前5分鐘的時候給學生發幾道題目,幾道精心設計的課前練習,不會太難,但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在課堂中我會安排較多的互動,口答、筆答、板演各種形式都會有,但我更注重的還是筆答,同時通過現在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學生的答題過程投屏到屏幕上,這樣更有利于回歸學生本體,從學生這種找問題抓典型的思路。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教無定法貴在擇法”。
這份教案我更愿意做成兩種形式,一是講稿,二是練稿,兩種不同的形式針對的對象也不相同。講稿是教師自用,練稿則是發給學生的配套練習。針對數學的習題,要求就是要多變、多元、貴精不貴多,最忌諱的就是重復操練相同的題型。所以數學的教案就要有設計情景讓孩子更好進入學習、設計習題讓孩子更好掌握知識,我們追求的是有生命力的課堂,而這個追求應當在教師的教案中體現出來。我們經常用的一句話是“小臺階齊步走”,也就是說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把目標細化細化再細化,爭取讓學生可以一點一點的進度。
這就是我的備課五法,從學生、教材、考點、課堂和教案五個角度出發,追求帶給孩子更好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