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娜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基礎部,河南 濟源 459000)
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的轉換,更是兩種文化信息的相互傳遞。習語是特定語言的固定表達,數字習語是含有數字的慣用表達方式。受人們思維方式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英漢數字習語蘊含著不同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色,具有濃厚的民族性、歷史性和獨特的文化意義。在英漢習語中,相同的數字可能體現不同的文化內涵或相同的文化意義由不同的數字所呈現。在數字習語翻譯過程中,究竟是保留源習語固有的喻體和文化意向,還是用讀者熟悉的喻體或文化現象來展示源語習語的文化意義,值得我們思索。
翻譯的異化與歸化是由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學家韋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譯者的隱身》中提出的。異化翻譯指以源語文化為歸宿的翻譯,把源語習語移植到目的語文化中,譯者考慮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保留異國的文化特征和語言特色,讓讀者向作者靠攏,促使讀者了解源語符號體系,領略原汁原味的異國文化。雖然異化翻譯能加深讀者對源語文化的感知和了解,但讀者必需具備和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更好的理解譯文。歸化翻譯指以目標語文化為歸宿的翻譯,即把源語本土化,尋找目標語中的對等物或采用譯文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向譯文讀者靠攏。采用歸化翻譯使讀者更好的熟悉和理解譯文,消除異化翻譯帶來的認知和理解方面的障礙,讀者似被母語文化環境包圍,輕松自如的欣賞譯文。異化主張以源語文化和作者為中心,讓讀者向其靠攏,而歸化則認為應以目的語和讀者為歸宿。無論異化或歸化翻譯都絕非僅僅存在于語言層面的,更多的是從跨文化意義方面來考量的。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反映其獨特的文化內容。數字作為語言的一部分,承載著豐厚的文化氣息,不同的語言所賦予數字的社會文化涵義也不盡相同,因此不同語言的數字習語也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思想觀念的映射。人們受其濃厚的民族文化影響,逐漸的形成對某些數字偏愛以及對另外一些數字的厭惡,這些在數字習語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漢語文化中,偶數蘊涵著吉祥的內涵與意義,中國人偏愛偶數,認為好事成雙、雙喜臨門,但西方人認為除13之外的其它奇數都是吉利數字,例如他們將“三”信奉為幸運數字,認為“三”是神圣、尊貴的象征。例如,The third time is the claim.第三次準靈;A1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一切好事都以三為標準。
在漢語文化中,人們往往避諱使用數字“四”,因其與“死”諧音,被視為不吉利。漢語中存在許多將“三”與“四”結合的數字習語,帶有貶義色彩,例如:橫三豎四、顛三倒四等。但在西方國家,人們對“四”沒有太多忌諱。唯有在選擇結婚日子時一般會避開星期四,因為他們認為星期四運氣衰。
數字“六”在中國人眼里是最吉祥的數字,如六六大順。然而,西方人卻認為數字“六”為大兇數或野獸,如:six penny(不值錢)、six to one(相差懸殊)、at sixes and sevens(亂七八糟)、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兩/差不多/彼此彼此)。
奇數“七”是中國人忌諱的數字,因為其與中國祭奠死者的文化傳統有關。漢語中許多含“七”的數字常帶有貶義色彩,指雜亂而無序的意思,例如:亂七八糟、七嘴八舌等。恰恰相反,在西方傳統文化中,seven卻是個十分神圣的數字,西方人講究七種美德、七種文理學問、七種天罪。例如:seven virtues (七大美德)、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the seven gifts of the spirits(七大精神):be in the Seventh heaven(表示非常幸??鞓罚┑?。
數字“八”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被賦予了吉祥的意義。在西方文化中有說法是:在古希臘時人們就認為八意味著豐碩、成就和長壽;《圣經》上說在上帝懲罰人類的大洪水中,僅有八人乘諾亞方舟逃生,于是“八”就意味著幸運。
通過以上的英漢數字習語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受地域環境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不同語言中的數字表達不同的內涵意義,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人們的文化心理。
數字習語是語言的核心和精華,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翻譯數字習語的過程中,譯者應充分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差異,既要保留原作的風格和源語的文化特色,又要考慮到讀者的接受和欣賞能力。譯者應視數字習語所反映的具體文化涵義采用異化或歸化翻譯策略,以期實現兩種語言轉換的文化對等。
異化翻譯法能夠促使讀者了解和認知源語符號體系、源語言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內涵,異化法可把異域文化移植或傳播到目的語中,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例如:你們幾個可都是百里挑一的。
譯文1:Each single one of you is one in a hundred.
譯文2:Each single one of you is outstanding.
從語言層面講,譯文1與2都是可接受的。但從文化層面講,源語“百里挑一”是一種夸張的表達手法,譯文2采用歸化的意譯法,盡管簡潔明快,卻未能將這層文化涵義傳遞出來。譯文1使用異化的直譯法保留了漢語中的數字文化內涵,有利于譯文讀者了解中國的文化,更有利于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當漢語與英語數字習語表達文化寓義一致時,我們可以采用異化翻譯法,例如:
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鳥在手勝于二鳥在林;
一寸光陰一寸金,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課后孩子們三三兩兩走出教室,After class,pupils came out of the classroom by twos and threes.
異化翻譯法的運用對于兩種語言的相互豐富、本土文化的傳播以及外來文化的借鑒都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異化的結果是讓讀者領略到更多新奇獨特、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
歸化翻譯法旨在取得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文化對等,即在目的語中尋找文化對等的表達式有效替代源語文化中存在的語言和文化差異,幫助讀者消除認識和理解方面的障礙,使譯文通俗易懂。例如,
三思而后行,譯為 Think before you leap;
一熟三分巧,譯為 Practice makes perfect.
漢語中的“三”指數量多或頻繁的意思,這是漢語特有的文化現象,英語數字“three”沒有這方面的文化所指,這就造成了英語語言中的文化空缺,若用異化的直譯法就使兩種表達出現文化失衡失現象。再來分析含有“七”的英語習語,例如:
They were in the seventh heaven with the golden medal.
譯文1:得了金牌他們到了第七層天堂;
譯文2:得了金牌他們極其快樂。
譯文1中出“第七層天堂”會使我們讀者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樣的譯法是不能接受的。在西方文化中,“七”是一個神圣且充滿神秘色彩的幸運數字,“in the seventh heaven”指“非常快樂”,這也是漢語中的文化空缺。
再看下面這些數字習語的英漢表達:
He thought he was a fifth wheel at the meeting.他感到自己是一個多余的人;
他倆一見鐘情,They fe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
與君一夕談,勝讀十年書,Talking to him is better than reading three books
在英漢習語翻譯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兩種語言的詞匯和文化空缺,歸化譯法可以積極的緩沖兩種語言文化矛盾。
在習語翻譯過程中,過度強調異化翻譯法會使讀者對譯文產生陌生感,增加讀者接受的難度,無法真正領略到原文表達的真正含義。極度采用歸化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讀者領略到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異曲同工的妙趣,降低接受的難度,但卻會磨滅源語的民族文化特色,影響讀者捕捉更多的源語文化信息。譯者應根據具體的語言文化差異,合理適度的將異化歸化法應用于英漢數字習語翻譯中,既要保留源語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使譯文語義貼切,又能達到兩種語言的文化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