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雨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體育舞蹈的又名國際標準舞,起源于英國,曾風靡于歐美。舞蹈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完美的形體語言,它具有語言無法代替的功能,已發展成為對外溝通交流、公關活動的橋梁。舞蹈已具備其獨特的社會價值。首先,舞蹈作為一門藝術具有審美價值。它能夠把人的內在美和外在美完美和諧地統一,能夠將人的感情和理念生動地表現出來,從而塑造人體美、精神美;其次,舞蹈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舞蹈培訓中心或者俱樂部,舞蹈產品也不斷地被挖掘出市場價值;再次,舞蹈具有娛樂價值,舞蹈作為娛樂項目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最后,舞蹈具有交際價值。通過舞蹈人們能夠增加交際機會和氣氛,從而實現改善人際關系的需要,達到交流信息的目的。體育舞蹈課堂作為舞蹈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新的內容,并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重視和歡迎,但目前我國舞蹈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第一,規范標準性。嚴格說體育舞蹈是為了競技而出現的,雖然生活中的交際舞打破了這種嚴格的規范,但那只能說是業余娛樂的形式。體育舞蹈是一套相對完整的舞蹈規范系統,它是經過數百年歷史錘煉加工提煉而形成的,帶有沉甸甸的歷史文化感;在技術的標準性上,其規范化的動作嚴格到了不可增減一分的地步。如果動作不到位就沒了體育舞蹈的韻味了。第二,娛樂欣賞性。體育舞蹈主要體現在動作韻律之美,其需融入優美鏗鏘的音樂、身著艷麗華美的服裝、配以高雅雍容的姿態,方顯瀟灑脫俗的氣度,把體態之美與舞蹈之美結合在一起,在舞池中翩翩起舞盡展個人魅力。體育舞蹈特別是交誼舞,既有觀賞的美感又有參與的樂趣。第三,健美競技性。體育舞蹈競技性表現突出,即可以參加比賽,爭得榮譽。快速的節奏感需要很強的體力支撐,能起到增強體魄陶冶情操的作用,是鍛煉身體的極好形式。強健的體魄完美的曲線,不僅給人以美感更能增添個人魅力還具有明星效應。
首先,是素質教育的需要。現行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的教學大綱的課程設置中,缺少以舞蹈形式為教學內容的教材,只有健美操和一些形體練習,體育舞蹈填補了這方面的欠缺。以美育為基礎,以健身為目的,洋溢著青春氣息的體育活動,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培養講文明、懂禮貌的基本素質,更好的發揮體育在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其次,是滿足學生的需要。體育舞蹈具有強身健體、愉悅心靈和激勵進取及增進氣質的作用,高職學生肩負學習的重任,大腦超負荷運轉。通過參加體育舞蹈活動使人忘記煩惱,精神放松,心情舒暢,起到積極的調整和放松休息的作用,對消除大腦疲勞有顯著效果。大學生正出在成長期,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掌握理解能力,是具有很強文化水平和素質的群體,體育舞蹈這項表現西方文化和文明的體育運動,能夠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再次,體育舞蹈具有體育鍛煉作用和鮮明的體育特點。體育舞蹈具有嚴格的規范動作和高度的藝術魅力,又被稱為表演和競賽項目。從舞廳搬到舞臺和賽場,突出了其體育競賽的特點,納入了體育運動的范疇。實踐表明體育舞蹈對改善心腦血管系統的功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和提高機體活動水平有良好作用,是增強體質的一種積極手段。
現階段教育改革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全面推廣,從而促使舞蹈教育走向新的發展階段,這在某種程度上推動舞蹈教育能夠實現新的跨越,雖然舞蹈教育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成就,但是依然顯現出一定的發展弊端,具體表現在:首先,課程設置并不合理,從目前情況分析,很多高校將舞蹈教育歸納到任選課或是選課范疇,僅以選課的形式讓學生參考。而在實際操作中舞蹈種類繁多,且分科較細,學生在選擇上存在極大的困難。而對于舞蹈教育本身來說,教學開展的目的非常明確,即提升舞蹈技能,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藝術思維,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當前很多高校舞蹈教育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示范動作缺少,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隊伍相對比較落后,針對舞蹈專業而言其屬于專業性很強學科,這對于舞蹈教師有著極高的要求,但現階段很多的舞蹈教師并未接受過系統的專業的訓練,他們的綜合素質無法達到舞蹈教學的要求,從而導致高校舞蹈教育效果并不顯著。最后,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自然無法提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學生的舞蹈水平也得不到提升。
(一)轉變傳統觀念,提高認識。給予體育舞蹈更多的重視,創建并完善體育舞蹈管理機制,改善體育舞蹈教學環境,促進體育舞蹈在我國高職院校中的發展。體育舞蹈作為新興體育運動項目,要使體育舞蹈在高職院校中的教育功能真正發揮出來,就必須轉變傳統觀念。體育舞蹈本身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和健身功能,這充分體現了體育舞蹈的體育項目屬性,其表現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是一種藝術性較強的體育項目。另外認為體育舞蹈只是女性藝術的理解也是錯誤的,從國外大學體育舞蹈的開展實踐情況來看,體育舞蹈不僅適合女生,而且也適合男生,它經常來用男女生搭配的集體舞的形式來表現主題。
(二)教學內容要合理、科學、系統。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內容的選定不符合高校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體育舞蹈教學應以基礎為主,根據大學生的風格特點制定相應的訓練教材,使體育舞蹈教材合理搭配。首先,要從課程設置上進行優化,增強人性化與務實性,不斷完善課程結構設置,注重理論課程教學。其次,舞蹈教育以素質教育為前提,培養學生藝術欣賞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感受到舞蹈的藝術魅力,感知其舞蹈自身的審美價值。再次,體育舞蹈教材內容要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更新,以增強科學性并在科學性的基礎上注重教材內容的系統性。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引入開放式教學模式。構建適合本校學生的體育舞蹈教學模式,開發式教學模式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說等為理論基礎,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為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舞蹈學習中發揮學生的潛能,在創造性地愉快學習過程中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取舞蹈知識。開放式舞蹈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該模式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舞蹈實踐、情感體驗、對舞蹈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導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而學生則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或是“主角”或“導演”,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通過教師啟發、同學分工,在一起協作中將問題解決并實現舞蹈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欣賞與教學聯系起來。利用多媒體欣賞體育舞蹈比賽、教學資料等,可以使體育舞蹈教學效果得到更深入、更快捷、更有效的提高。在新授課導入階段組織學生觀看一場精彩的比賽資料,感受比賽的激烈、熱情和力量,欣賞到動作的美感,可以很好地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整到最高點,讓學生對體育舞蹈有基本的了解,在頭腦中有一定的模式或者說在記憶中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在接下來的授課教學中就會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就會比較順利。在教學提高階段時,再進行一次教學影像資料的觀看,可以使學生在技術動作上有一個對比與提高。欣賞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讓學生重點注意某些運動員技術動作的發揮,再一次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在組織教學階段,教師可以介紹和播放新的欣賞影像片段,讓學生在觀看后評論某些運動員技術風格,身體素質的特點。
(五)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體育舞蹈高水平教師、教練的培養,定期對舞蹈老師進行培訓和提高,以提高體育舞蹈教師、教練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和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舞蹈老師的教學方法、編舞能力、音樂欣賞能力,舞蹈背景的歷史知識。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走出去請進來,利用有聲教材,網絡視頻教學,共享先進學校的資源,將名師的教學方法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建立教師、教練訓練的長期化,提高技術水平與表演經驗,要有自己的高水準的體育舞蹈評判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