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華
(河南省財經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微內容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交互性,老師和同學們借助微內容交流時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特定要求。同時,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只局限于傳統意義上以書本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層而,古語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內容在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延伸至生活、就業等方而,老師們扮演著重要的“解惑者”角色,給予學生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內容主要是課程學習知識,課堂下除了課程知識外,師生們還交流了學習層而之外的東西。老師和學生借助微內容形式進行交流時,老師幫助學生們解答一些生活、情感、就業等方而的問題,學生解決了學習之外的問題,身心處于比較輕松自由的狀態,能夠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微內容本身蘊含一定的信息量,它是信息的載體。教育媒體的功能是攜帶和傳遞教育信息,微內容能夠攜帶教育信息,同時借助平臺進行傳播,這證明微內容具備教育媒體的性質,它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媒體。傳統的教學媒體,如書本、期刊、黑板等,在當今的網絡化時代己經不能完全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微內容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媒體對傳統教學媒體是一個很好地補充,它和傳統教學媒體相結合,共同傳播教育信息,加快教育教學發展,比如,老師課堂上講授知識時會借助黑板進行板書,同學們通過黑板這種教學媒體獲取學習知識,課下由于地理位置的差異,老師不能夠直接通過黑板向同學們傳播知識。老師會分享給同學們一個與正在學習的知識有關的網站地址,同學們通過這個地址就進入網站瀏覽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內容。這個過程中,網站地址是微內容的一種形式,它背后蘊含了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一個網站,老師將網站鏈接傳播給學生的同時,實質上是將大量的知識傳播給了他們。微內容雖然是比較小的信息單元,但它可以蘊含大量的信息,它是重要的信息承載和傳播體,在教學應用中充當重要的教育媒體。
當今網絡時代的大環境下,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教育資源的網絡化己經成為現代教育的特征和發展方向。不論是網絡本身這個平臺,還是網絡上存在和傳播的知識都是教學資源的極大組成部分。傳統的教學資源己經不能滿足學習者們日益增長的多樣性與個性化學習需求,微內容作為重要的網絡資源,它應用于教學領域時,同樣可以成為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成為重要的網絡教學資源。比如,學生自己自學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時,遇到難理解的知識點,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百度”收索引擎搜索一下,然后就出現很多的相關搜索結果,以條目的形式呈現出來,每一個條目都可以鏈接到一個的頁而,同學們進入頁而就能瀏覽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搜索結果的條目就是微內容,搜索引擎將分散的微內容聚合在一起,同學們能夠借助于的微內容來學習相關知識。微內容應用于教學促進了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它是網絡教學資源的重要源泉,提供源源不斷地網絡教學資源,和其它形式的網絡教學資源共同為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提供支持。
微內容的“自傳播”特點決定了它在教學中應用中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育教學活動產生新的影響。在教學中,借助微內容進行教學活動打破了傳統的那種單線性知識傳播模式。微內容教育傳播帶給教育教學活動多種靈活的開展模式,基于微內容傳播的教學模式不是完全否定推翻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不是站在與傳統教學模式對立的角度。兩種教學模式相互輔助,共同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有序開展,完成相應的教學與學習目標。
基于微內容傳播而產生的新教學模式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但又不是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附加,微內容傳播教學不拘于傳統課堂的條條框框,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微內容本身是知識信息的載體,知識伴隨微內容的傳播而傳播,新的教學模式下知識的傳授和接受方式不再局限于單純課堂上特定時間的言傳身教。
微內容環境下,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單一性的填鴨式教育,而是可以及時互動交流的交互式學習方式。通過郵箱、QQ、或者微博等進行互動,可以和老師進行及時的互動問題探討與研究。同時也可以和同學們在屬于自己班集體的QQ群里開展學習知識的探討,方便大家及時交流與學習。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從教學與學習兩個過程促進學習問題的及時解決,保證學習效率的提高。
基于微內容傳播而產生的新教學模式的出現帶給教學過程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當下的好多平臺使得老師與學生在探討問題時傳統的身份等級相對弱化,大家更像是朋友一樣站在同一高度進行交流。有關于某個問題的討論往往會很激烈,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大家的交流討論次數會不斷增加,他們樂于此種學習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學習問題的及時解決,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加深了同學們之間還有師生之間的關系。通過相對平等的探討及交流,師生還有同學之間可以更多地和更深入的了解彼此,進而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和矛盾,促進良好師生關系及課堂氛圍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