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7日文章,原題:代搶春運車票軟件盛行被質疑為“合法黃牛” 2020年春運即將拉開大幕。全中國鐵路預計今年春運發送旅客4.4億人次,同比增加3257萬人次,增長8%。鐵路春運售票上周四正式開啟,數據顯示在第一天就售出逾1256萬張車票。熱門方向的列車依舊“一票難求”,很快就顯示售罄。
隨著春運臨近,線上線下各路“黃牛黨”也都開始運作,并且隨網絡社交平臺的興起,技術手段不斷翻新。為打擊倒票,中國公安部鐵路公安局自本月1日起,開展為期80天的“獵鷹-2020”戰役,嚴打涉及車票的違法活動。
進入互聯網時代,五花八門的搶票軟件在春運前紛紛上線,并有加速包、加速豆等搶票服務,宣稱在支付不同費用后,可相應提高搶票成功率,包括攜程、去哪兒、藝龍等知名互聯網旅游公司,也都推出自己的刷票軟件。
在廣州工作的劉靜怡,計劃下月9日搭火車回老家江西贛州。她從上周五開始在同程藝龍軟件上訂票,因為所選車次無票,她登記了平臺的搶票服務。她告訴《聯合早報》,該平臺從快速到極速、閃電、星速等不同搶票速度,每張火車票分別需要再支付10元至40元人民幣不等的費用。劉選擇了免收服務費的低速搶票服務。不過,在排隊等待四天后,她的回鄉車票仍然沒有著落。
搶票軟件的加速包真實有效,抑或只是噱頭,目前尚無定論。同樣是有償服務,通過代購車票賺取差價,個人的搶票倒票行為屬違法,而第三方平臺則可以在灰色地帶合理存在。這一區別一直存在爭議,被認為有違公平原則。相關法律應當對此有個明確統一的認定標準。
江西青年劉金福“倒賣車票”案件,上月末在南昌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進行二審。據中央電視臺報道,這起案件引發春運搶票第三方平臺和黃牛差別的爭議,劉的律師為他辯護時稱,同樣是有償收費,第三方平臺的大面積大規模代購行為,并沒有當作犯罪來處理。▲(作者曾實)
環球時報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