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芬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三河鎮人民政府,中衛 75522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收入的日益增長,稅收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針對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后的征收辦法進行了探析,闡述了個人所得稅在分類所得稅制、費用扣除標準以及稅率結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對上述三個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希望能在完善個人所得稅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國工資薪金所得采用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工資薪金的免征額是3 500 元,這種征收辦法有七級稅率(收入越高,稅率越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收入的不均衡,縮小貧富差距,也體現了國家收入的再分配政策。盡管我國個人所得稅經歷了多次修改,其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也逐漸增強,但改革后的個人所得稅征收辦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稅制模式綜合起來一般有三種:分類制、綜合制和混合制。而我國采用的是有違公平原則的分類制,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慢慢突顯了出來。我們國家將個人所得項目劃分為十一個項目,且每個稅收項目使用的計稅方法都不相同。這樣的征收方式也更容易扭曲稅收公平的原則。第一,同等收入水平,收入來源多的納稅人由于扣除項目多而少繳稅,收入來源單一的納稅人因扣除項目少而多繳稅。第二,由于工資薪金有3 500 元的免征額,所以當所得小于等于3 500 元時,其他所得來源要繳的所得稅要多于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比如同樣3 000 元的收入,若是勞務報酬所得則要繳納440 元的稅,若是工資薪金所得則不用納稅。第三,工資薪金應納所得稅額由企業代扣代繳,管理比較嚴格,較難避稅;而其他高收入群體則實行自我申報的方式,這種方式稅務機關較難監管,更容易偷稅漏稅。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一般采用三種形式:定額扣除、定率扣除、定額定率相結合扣除。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只考慮了所得額和所得來源,沒有對納稅人的具體負擔情況進行詳細劃分。比如,一個月收入4 000 元的單身員工和一個月收入4 000 元的擁有家庭、小孩、老人的員工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兩個人享受相同的費用扣除標準(3 500 元),繳納相同金額的稅,但兩個人的生活負擔卻有很大不同,如果按照同樣的扣除標準,那么對生活負擔重的人是不公平的。
目前,我國工資薪金采用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雖然相較之前九級超額累進稅率降低了兩級,但仍然存在稅率級次多,稅率結構復雜等問題。例如,2014 年1 月李某取得年終獎18 000 元,稅率:(18 000/12=1 500),適用3%的稅率。李某年終獎應納所得稅額18 000×3%=540 元,稅后收入為17 460 元;陳某2014 年1 月取得年終獎18 001 元,稅率:(18001/12=1500.1),適用10%的稅率,速算扣除數為105,陳某年終獎應繳所得稅額18 001×10%-105=1 695.1 元,稅后收入為16 305.9 元。陳某年終獎比李某只多了一元錢,但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則比李某多了1 154.1 元。類似這種情況在稅收實踐中經常發生,這都是由于稅率結構設計不合理造成的。
分類綜合所得稅制既能體現量能負擔的原則,也能對不同來源的所得實行差別對待,是一種相對理想的課稅模式。分類綜合所得稅制相對于我國目前施行的分類所得稅制更能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所有要積極促進分類稅制向分類稅制和綜合稅制相結合的方向轉變。可以將個人所得劃分為勞動性所得和財產性所得。對于勞動性所得,比如工資薪金可以采用綜合稅制,按月預繳,年末匯算清繳;對于財產性所得以及偶然性所得,如稿酬所得、彩票中獎所得等可以依舊使用分類稅制,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稅制不公的現象。但這種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稅制方式,既要求納稅人有較高的自覺納稅意識,也要求稅務機關有較強的征收手段,同時整個社會也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監管體系。
費用扣除標準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扣除標準會影響應納所得稅額,最終影響稅收的公平性。費用的扣除標準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個人的費用扣除沒有憑證作為依據,不像企業所得稅那樣有相應的憑證。二是由于沒有相應的憑證,所以不同地區、不同年度使用的扣除標準不應相同。可以根據各地區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費水平、物價水平來劃分征收區域,區別征收。首先,可以分地區來考慮,可以將扣除標準與當地工資、物價、匯率等聯系起來。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扣除標準可以與工資薪金建立聯動機制,可以規定職工的月平均工資額與費用扣除標準之間存在一定的倍數關系,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倍數,費用扣除標準就應自動調整。其次,可以考慮將家庭作為一個單位來進行納稅申報。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申報的,費用扣除可以分兩部分,一是基本的生活費,這一部分可以按照目前免征額3 500 元或者相對低些的標準來扣除;二是其他支出,這一部分主要指家庭的負擔,可以以家庭人數和具體的負擔來規定標準進行扣除。盡管可能會加大稅務機關征稅難度和工作量,但卻能真正考慮納稅人的實際情況,充分體現稅收的公平性原則。
根據前述舉例闡述稅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建議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稅率應該從減少級次、調整級距兩方面來進行改革。逐步降低最高邊際稅率,盡可能減少稅率級次,同時盡可能拉大每個級距間的應納稅所得額,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減輕稅制的復雜性問題以及縮短年終獎發放不合理的無效區間。除此之外,在分類制和綜合制相結合的稅制下,可以就分類所得和綜合所得分別制定不同的比例稅率和累進稅率,這樣有利于調節高收入者,照顧中等收入者,保護低收入者,最終充分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降低征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