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巍
(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哈爾濱 150000)
傳統的新聞傳播教育方式相對單一,并不能有效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效率,甚至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新時期的發展趨勢,積極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在教育中。如此一來,新聞傳播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模式,并且向以下四個方向轉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并提高了新聞傳播教育的有效性。
新聞傳播學科具有較強的交叉性,屬于多種學科相互交叉的結果。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學科融合已經成為新聞傳播學科的主要轉型趨勢。在本文的分析中,以科技大學的新聞傳播學科作為案例,對其學科融合的轉型趨勢進行分析。具體而言,華中科技大學的新聞傳播學科在設立之初,是以學科交叉為前提的,其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強的首創性。該學科融合經濟學、政治學等多種學科,在時代發展趨勢的前提下,以更具巧妙性的方式進行交叉教育。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中,為了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新聞傳播學科進行了深層的融合。這一過程中,以“開放”為基本態度對學科進行重組,實現各個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不僅如此,還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正因如此,新聞傳播學科最終形成了一個協調的狀態,為學生提供更具科學性的教育。在確保各個學科比例合理的前提下,相互之間實現優勢互補、運行不悖,對于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廣義的角度分析,媒體融合是不同媒介相關因素的緊密關聯,主要包括功能、形態、權、手段、模式等。如果從狹義的角度分析,媒介融合則是不同媒介形式之間的結合所形成“質變”的效果,并生成與時代相符的全新媒介形式,包括微博要聞、電子書等。也就是說,媒體融合屬于新時代的產物,并且已經成為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趨勢之一。實際上,媒體融合并不僅僅是技術發展的現象,更是政治、經濟、文化相互之間的糅合,因此復雜性較強。在媒介融合趨勢來臨的背景下,中國新媒體市場發生了本質的改變,無論是政府部門的網絡融合,還是各個媒體企業的內部重整,其目的均是適應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獲取全新的發展機遇。正因為如此,為全體的新聞傳播工作者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因此在開展新聞傳播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媒體融合的轉型趨勢,將其作為前提開展各項教育工作,從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能力,為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奠定基礎。
新聞傳播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展動力。但是在當前的教育中,出現了科技創新與實際生活斷層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雖然理論學術必須具備嚴謹性、獨立性,但并不能與實際生活脫離,否則將會導致我國新聞事業發展偏離正確方向。因此在新聞傳播教育過程中,高校必須將產、學、研一體化落實在實際教育中,為學生營造更具和諧性的學習氛圍。在開展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現象,確保理論與實際能夠相結合,轉變以往新聞,傳播教育模式。首先,高校必須邁出第一步,加強新媒體教育與傳統媒體教育的融合,逐漸形成新型科研教育的格局,豐富媒體宣傳的方式。其次,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活動策劃工作。也就是說,讓新媒體走進高校教育的實踐,以此來強化新媒體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實現對更多師生的吸引,推動新聞傳播教育科技創新的轉型,促使新聞傳播教育更上一層樓。
新媒體的出現,為廣大受眾營造了一個多變的、全新的媒介環境。因此新聞傳播教育在課題研究或者實踐過程中,都應該緊緊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趨勢,結合實際節奏,實現對教育方式的創新與調整。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開展市場調研,幫助學生了解受眾的需求與偏好。比如:在傳統的新聞教育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在采集信息、播報信息的過程中,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不能摻雜任何主觀情緒。但在實踐研究中發現,受眾更加喜歡帶有情感色彩的新聞內容,同時能夠加深受眾印象。也就是說,新聞傳播教育應該以理解生態為方向,實現教育的轉型,幫助學生形成社會所需要的新聞傳播能力。
在新時期的發展中,要想有效提高新聞傳播教育的質量、效率,教師應該積極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在其中,同時順應新時期的形式進行轉型。這一前提下,可以實現學科融合、媒體融合、科技創新、理解生態的目標,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便于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化新媒體技術應用的意義。